城市群已經成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戰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此前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時就曾明確,城鎮化將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可以預見的是,我國將推進城市布局形態的優化。而在制定新一輪城鎮化規劃的過程中,各地爭相競逐城市群指標。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去年12月底,李克強在江西九江主持召開的區域發展與改革座談會上說:“內需潛力東部有,中西部回旋余地和發展空間更大,沿江地帶是重要的戰略支點。”并建議把安徽納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之列。幾個月之后,長沙、合肥、南昌、武漢在武漢簽訂《長江中游城市群暨長沙、合肥、南昌、武漢戰略合作協議(武漢共識)》,中部四省會城市攜手并進,向中國城市群第四增長極齊頭并發。
在新一輪城鎮化規劃的制定中,城市群作為未來城鎮化發展的主體形態被賦予更多的關注。南都記者獲悉,未來城鎮化將以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全面提升東部三大城市群發展水平,并培育壯大17個區域性城市群。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十個城市群,分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國家級城市群,以及七個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城市群,分別是遼中南、山東半島、海峽兩岸、中原、長江中游、關中、成渝城市群。按照發改委的指標,下一步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將向世界級城市群發展,更高層次地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另外再打造哈長、呼包鄂榆、太原、寧夏沿黃、江淮、北部灣、黔中、滇中、蘭西、烏昌石等10個區域性城市群。
記者日前從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處得知,目前在國家城鎮化規劃制定過程中,多個省份都希望自己省份內的區域中心城市納入城市群規劃,已經納入城市群規劃的部分地區還希望晉升為國家級城市群,于是出現了多地競逐城市群指標的現象。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日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指出,“有些地方政府的動機不純,覺得拿到了城市群規劃就有指標了,就能建設新城、新區、開發區,這完全是錯的。而且目前我國城市群現象就是以大欺小,將來要以大帶小,不能什么好東西都被大城市搶走,小城市就永遠沒有出路。”
業內人士分析預測,有的省份擔心沒有城市納入城市群發展規劃,今后在申請項目和經濟發展中會受到冷落,于是最終的城鎮化規劃很有可能會顧及均衡性,城市群數目出現擴圍,城市群布局相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