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來臨,學子們紛紛步入大學的殿堂。不過也有家長和學子考量這上大學是否劃算的。一位舉家從四川鄉下搬到成都,靠做生意發家致富的父親不愿意女兒上大學,認為“大學四年學費加生活費要8萬,如果高中一畢業就打工,四年至少可賺8萬,一來一回就是16萬”,連撿垃圾都不如。完全是商人的思維,算的是就學的機會成本。考上成都某高校的女兒則認為:“只有讀大學,才能讓自己更有修養、更有層次。”這大學上還是不上?
正方:不能把一切都用金錢來衡量吧?大學不是職業學院,至少不直接以找工作為培養目標。進入大學,與同齡人一起成長,一起就教于師長,一起增進知識、素養與德行,逐步涵養出一個有著健全人格的現代人,這不再是少數精英的生活,而將是大多數人所必經的人生歷練。老子說,無用之用有大用。如果有經濟能力,這大學還是應該上的。
反方:上大學怎么不是投資了?如果是上的一流大學,這文憑讓你受用一輩子。上大學的一項功能,是給用人單位提供甄別個人能力的信息,許多外企招聘時,首要考慮畢業學校。一流大學的文憑抵得過上大學的機會成本,這大學應該上;如果是一般大學,收益抵不過成本,那不上也罷。在商業社會,投資就要考慮損益,沒有是大學就得上的道理。
正方:大學傳授系統的專業知識。在現代社會,大學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就是從職業與收入的功利角度來看,大學生的整體收入還是要高過中學生的,上大學并非是白瞎錢。現在,大學文憑是一塊敲門磚,如果你沒有大學學歷,連公務員都沒有資格考,正兒八經的企業都不收你的簡歷。上大學提供了一個社會階層上升的通道,不可不察。
反方:在商業社會,商業本身才是社會階層上升的主要通道。就像這位從四川鄉下進省城扎根的父親,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如果這位女兒所上大學和專業均一般,那還真不如她父親說的,用本來上大學的錢做本錢,自食其力。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這位女兒想法也會變;如果仍一心要上大學,那等自己做生意掙了錢,用自己的錢上,也不會耽誤什么。
正方:現在的情況是,父親有錢愿意資助女兒做生意,但就是不愿給她作上大學之用;女兒則一心想上大學,過一種與父輩不一樣的生活。父親為什么就不愿意尊重女兒的愿望與選擇權呢?為什么想把自己樂見與設想的生活道路與價值觀強加給女兒呢?女兒都成人了,或者可以跟女兒簽署一個借貸協議,親父女,明算賬,讓女兒自負其責、自行選擇也好。
反方:這就說到點子上了,父母養女兒到成年了,資助女兒上大學也好,做生意也好,是情分不是本分,本沒有義務非如此不可。如果要父母資助(給你錢也好,借你錢也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那當然就得接受父母設定的條件;要改變這些條件,只有盡力說服父母,舍此之外只有接受與不接受的選項。你的人生,埋單者只應是你自己,不應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