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規委會聽取了五個歷史城區建設項目遺留問題的處理意見。對于公眾廣泛關注的金陵臺被開發商偷拆事件,廣州市名城委要求開發商限時修復,在原址上按原尺度原貌復建,使用原材料原構件原工藝反映原風貌。相關費用全部由開發商負責。
發自內心的感覺,對于拆毀金陵臺的惡劣行為,如此進行處理,難以令人滿意。事發后,很多專家都曾建議,鑒于開發商無視政府禁令,違法偷拆,政府應該無條件收回地塊,讓開發商竹籃打水一場空,以示懲戒。但話又說回來,在全國其他地區,開發商此類行為造成的既成事實,政府多未予追究,而是予以默認,開發商得以繼續開發獲利。相比起來,廣州市政府的懲戒還算是積極的、嚴厲的。復建后的金陵臺,也將會成為一個象征,時刻提醒當下的人以及后來者,曾經有那么一段時期,在廣州以及中國的其他地區,發生過什么。
因此,對于金陵臺復建的問題,我想就不必再有過多的苛求了。從積極的方面來看,我更愿意將復建金陵臺看成是一個時代結束、另一個時代開啟的標志。在過去的時代,政府和開發商以追求政績、財政收入和其他經濟利益而結合在一起,大拆大建,城市很多珍貴的東西都被犧牲了,比如體現著城市歷史風貌、歷史文化,凝結著市民感情的老建筑,很多被以合法或非法的手段拆除。不可否認,老建筑不存在了,城市的樓更高了,路更寬了,城市還是城市,但這個城市還像廣州嗎?
金陵臺的復建,給出的信號是,老建筑很重要,破壞老建筑要付出代價。這是不是意味著在城市建設中,政府的理念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注重城市的文化傳統,著力在傳承城市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營造城市的特色,提升城市的魅力,增加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提高廣州對其他地區人們的吸引力。
廣州市市長陳建華隨后的表態,印證了這一點。他表示,今后歷史街區范圍內,再也不搞像恩寧路、大小馬站這樣的大拆大建項目。此類項目全部停下來后,都要按照泮塘改造的辦法,保護為主,搶救為主。要對23片歷史文化街區進行進一步梳理,有減有增,減少對歷史街區風格有破壞的建筑;增加水脈、巷道和風格相同的建筑,進行活化和配套。
這意味著,在城市建設中,政績和經濟利益終于要讓位于城市的傳統、文化、特色,以及市民的感情。如果陳建華市長的這番話真的落到了實處,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廣州城市建設的新時代到來了。在過去若干年的大拆大建中,廣州原有的城市風貌已經被破壞了不少,再也經不起大的折騰了。新時代真的能夠到來嗎?廣州碩果僅存的根與血脈,都能夠在新的時代中完整保存與傳承嗎?這一切,還要讓時間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