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中山門街道南北坊社區里,幾個開放式的院落乍一看很普通,這里沒有物業公司管理,沒有保潔人員天天清掃,但是仔細一看,你就會發現這里寧靜干凈,很少能見到野廣告,也沒有雜草,這份干凈已經維持了7年。原來,這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周五社區的居民會組團自帶工具在社區里義務勞動。(9月2日《西安晚報》)
一個沒有物業管理機構,也沒有專職保潔員的社區,卻連續7年保持寧靜整潔的環境,墻上沒有討嫌的“牛皮癬”,地上沒有瘋長的雜草,這真是一個無為而治的奇跡。當然,無為僅指機構設置的空缺,實際上社區居民,每周都付出了實實在在的汗水。
用汗水換來家園的寧靜,用勞動保持社區的整潔,在我看來,這不僅是社區群眾“自治”的碩果,還富含理解、溫馨、文明的特質。
先說理解。社區住著一千多戶居民,脾氣秉性、所事職業、白班夜班、興趣愛好,該有多么復雜的情況,但在每周五義務打掃衛生上,大家卻認真遵守,并且持之以恒,沒有理解、沒有共識,恐怕絕無可能。正是因為大家理解了“綠色環保日”對于社區的重要,對這一維護社區公共利益的安排達成了高度的共識,才可能使這一制度長期堅持、取得成效。如果互不理解和包容,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就不可能有現在的干凈整潔的環境。
次說溫馨。如今在許多社區,門鈴之聲叮咚、老死不相往來的現象,大約并不鮮見。人們缺少交往溝通的渠道。而共同勞動、共灑汗水、共同分享優美環境帶來的喜悅,是最能使人們心靈溝通、情感貼近的方式。不僅如此,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干活,還能激發出溫馨的氛圍。對于一個幾千人的社區,這種氛圍尤為珍貴,它是大家和諧相處友好生活的基礎。
再說文明。文明是社區居民的基本素養。你的素養如何,不在你的衣著多么亮麗,而在你的心靈足夠美好。一個環境意識低下,不注意公共衛生,隨意亂拋垃圾,只管自己家里整潔,不顧公共場所干凈的社區成員,很難說他多么文明。相應的,那些雜草亂生、污物遍地、地磚破損、道路不暢的社區,看著心里都不舒坦,也談不上是文明的社區。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南北坊社區的“綠色環保日”,最初由退休職工自發發起,她們抱著為社區“找點事做”的善心,最終形成了良好的習慣。不僅如此,她們還幫著大家伙收水電費,調解鄰里矛盾。這些在他們看來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因為充斥著公益和公義的品質,才是我么這個社會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