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宣布要投資15億元修建濟南火車站北廣場,要重建起21年前拆除的老火車站以及行李房,一時間成了輿論熱議的一個重點。對于這個決策行為,有人評之為“一蠢,再蠢。” 對于濟南市政府當初決策一拆了之,近日又要恢復重建的舉措本身的是非功過進行評論固然重要,然而就這件事背后的城市公共建設項目決策、立項程序的制度建設進行深入反思可能更有意義。
首先公共事務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要求對決策民主性和專業性加以保障。當初的程序是怎么運作的,人們可能永遠也無法得知,只知道,當初面對公眾和專業人士強烈的反對意見,一位副市長是這么應對的:“看到它就想起中國人民受欺壓的歷史,那高聳的綠頂子就像希特勒軍隊的鋼盔。”無法想象竟是出自一個執政黨地方負責官員之口。副市長閣下定了這么一個嚇人的調子,活生生地把自己擺在一個臆想中的道德高峰,那別人還能說什么?還敢說什么? 還有什么決策民主可言?
順便說一下,副市長閣下所謂的“希特勒軍隊的鋼盔”也是十足的“無知無畏”之言,“高聳的綠頂子”確實有點像歷史上德國陸軍的一種盔帽,但那是普魯士王國以至后來德意志帝國陸軍的“尖頂帽”(德文:Pickelhaube),“尖頂帽”的材質是皮革,不是鋼,和“希特勒軍隊的鋼盔”(德文:Stalhelm)完全是另一回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6年,鋼盔就開始逐漸取代“尖頂帽”了。不能說副市長閣下不看報、不讀書,說他不大看電影、電視,不了解歷史,倒很有可能。
至于說到濟南市當下的原地重建決策是否科學,說實在的,也讓人不大敢有信心。他們說要重建哥特式的車站建筑,在下對于建筑上的問題可以說是100%外行,但也知道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還有上海徐家匯的天主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看著已被拆毀的舊濟南車站的照片,根本就是一個各種建筑風格元素的“雜拌”,貿然說是哥特式不知依據何在?說到這里,倒有點擔心又要花冤枉錢了!
拆了建,再拆再建,濟南站的事絕不是孤例。只要地方政府沒有固守好自己作為公共事務管理者和公共產品提供者的定位,那么一拆一建,過幾年二拆二建,一直到N拆N建的故事就不能指望會有個盡頭。反正拆也好,建也好,都是GDP。不論到第幾建,都屬于新套路、新舉措,都是新政績。這種政績觀,不改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