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上海書展最好玩的地方不在展覽館里。如果你想知道的更多,看到的更多,你應該去思南公館坐坐,去錦滄文華酒店轉轉。
“杰夫·戴爾等會兒要過來找你喝酒?!痹?5日思南公館“英國報刊書評傳統”的活動結束后,工作人員拉住伊恩·布魯瑪告訴他這個消息。這讓我有點兒吃驚,下午參加完思南公館的活動,杰夫還在回酒店的車上睡著了,沒想到這么快他又來了精神。
一群結束了一天“工作”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們帶著自己的伴侶一起聚在上海的某個酒吧里小酌一番,不知道為什么,這讓我瞬間想起了香港書展的某個場景。香港萬麗海景酒店是每年香港書展嘉賓們的居住地,如果你愿意抽出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在酒店大堂里坐一坐,你就可以看到好些書展之外嘉賓們的模樣。幾乎每個晚上大堂的咖啡吧里,你都能捕捉到某些作家們的身影。
我常常覺得,坐在萬麗海景酒店看著這些作家們來來往往,就是香港書展最好的一幅景象。我曾經問自己,要過多久才能在內地的某個書展上也見到和體驗這樣的景象?好在沒有等太久。
同香港書展一樣在暑期舉行的上海書展,在過往10年的時間里,一直努力打造成一場讓讀者享受其中的和閱讀有關的盛宴。在活動的組織上他們也越來越向香港書展靠攏,不僅僅是出版社宣傳新書的陣地,他們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固定品牌活動。上海國際文學周逐漸變成了上海書展的品牌活動。主辦方邀請來的嘉賓不僅僅是來做一場新書發布會,他們會談新媒體時代書評的走向,他們也會談旅行文學的特點。
這樣有組織有規模的系列活動,你不可能靠某個出版社去完成(出版方也沒有義務去承擔這樣的事情),而必須要由書展主辦方的全力參與,并且進行經濟和精神上的投入支持,而且這樣的投入也不可能帶來任何經濟上的收益。我卻會覺得一座城市能有這樣的一個書展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從這樣角度上來說,我也多少開始有點羨慕上海人民了。而且要知道,前天晚上我在思南公館和萊布雷希特聊完天(據說當時坐在他對面聽我們聊天的他的太太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買了一萬多塊錢的LV的A貨包包),晚上10點多走在老上海法租界的地盤,看著路邊梧桐樹襯著老洋房的時候,體會到的是屬于這座城市的另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