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下午2時多,邵陽市交警支隊直屬大隊,一輛豐田卡斯特客車駛來,駕駛員蔣重良是來交100元罰款的,他駕駛的車在7月6日因違停被抄了牌。蔣重良被很多人圍觀,因為他的車牌號是“湘E00001”——邵陽市主要領導的座駕。去年6月底,邵陽市實行公職人員交通違法“零減免”,即使是“1號車”違法也要接受處罰。邵陽市交警部門的數據稱,從去年7月至今,公車交通違法處罰率從45%提高到100%。(7月28日《沈陽晚報》)
按常理來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領導的座駕違章也該照理罰款扣分,但是從當地交警部門的口中“意外”得知,公車違章往往是法外開恩的,照章處理反而是例外。這種針對車的“雙重標準”,實則體現了法律在權力面前的“卑躬屈膝”,如果不進行有效治理,會影響整個社會對規則的信仰。
“1號車”吃罰單,與既往亂象相比,體現了一種回歸——從不正常回歸正常。從這條回歸路看來,其之難點多過亮點,過于激賞反是諷刺。為了治理本該治理問題,當地可謂費盡心思,去年6月份,由紀委、組織部、宣傳部、監察局等“強勢”部門聯合下發公職人員違反交通安全法規處理暫行辦法,除了規定公職人員交通違法不得減免外,還建立了抄報制度“加餐治理”,并與公職人員及其所在單位的績效考核掛鉤。即便是如此,負責的交警支隊長仍然“曝光之前我心里沒底”,直到“后來紀委書記打電話給我,支持我曝光他的車”。假如當地主要領導對公車違章“不聞不問”,對治理行動“不表態”,其結果便不難想象。同時,即便司機交了罰款,錢由誰出?會不會變相公款報銷?也令人疑竇叢生。
由是觀之,表面是車的問題,病因則在掌權之人;公車亂象照出的是權力失范之弊,給權力洗洗澡、治治病才是治本之策。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各地對公車的管理心得不一,有的試水貨幣補償,有的依靠技術監督,成效些許但與公眾期待仍有距離。當下,亟須重申的是,公車違章與公車浪費問題一直廣受詬病,但與公帑浪費相比,公車違章得不到有效規制對政府公共形象的摧毀性更強,期待對公車最終實現“常規”到“長效”的實質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