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用地供應8.24萬公頃,再創歷史新高。全國土地出讓合同價款1.7萬億元,增幅達77.3%,其中房地產(000736)用地出讓價款同比增幅超過90%。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孫英輝強調,目前地產對流動性的依賴進一步降低,加上土地供給剛性制約,單純依靠擴大土地供應抑制地價房價已不可能。
土地供應是住房供給的基礎。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近十年來,全國住宅用地供應年均增長率為城鎮人口增長率的3倍。住宅用地供應速度遠遠超過城鎮人口增長速度。2004-2011年,全國住房用地累計供應56.24萬公頃,年均住房用地供應7.03萬公頃,除2008年供應量同比下降4.2%外,其余年份基本保持增長態勢,2007、2009和2010年增長尤為迅速。過去8年間供應的住房用地,按平均容積率1.5計算,可建住房面積約84.36億平方米;按人均30平方米計算,可滿足2.82億人口住房需要。地產類10大上市公司年報顯示,截至2011年底土地儲備建筑面積3.58億平方米,多數公司足夠未來5年甚至7至8年以上開發。
土地供應出去了,是否轉化為實際住房供應?房子供應出去了,是滿足剛性需求還是投資甚至投機需求?實際情況不盡如人意。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存量住房、存量住宅用地數量龐大。中國社科院房地產藍皮書稱,從2008年開始我國城鎮新增住房套數已超過新增家庭數,加上存量房,整體戶均住房已達到或超過一套。土地要及時動工建設,住宅要落實為住房民生,否則都屬“無效供應”。為此必須加強從土地到住房供給全過程監管,賞罰分明,否則“供地增長數倍于城鎮人口增長、房價增長數倍于國民收入增長”局面不可能扭轉。
鐵律之下,必有余房。把閑置房、閑置地“擠出來”,土地供應上要堅持由單一擴大總量供應轉向盤活存量,提高用地節約集約化程度,強化土地供后監管,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住房供應上要借鑒國際經驗動真格。荷蘭規定,一套住房空置一年以上,必須在政府協調下無償提供這些住房;瑞典甚至直接將無人居住的住房推倒;在法國一些城市,房屋閑置第一年,業主必須繳納房款10%罰金,第二年12.5%,第三年15%,以此類推。在美國亞特蘭大一些地區,有的業主甚至出錢讓人租住房屋,以避免因房屋閑置面臨的處罰。
盤活存量房地產,能避免國土資源浪費,又能打擊房屋囤積,抑制投機炒作。從我國情況看,“銀根”“地根”必須協調配合,盤活存量流動性與盤活存量土地要形成合力。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土地政策要堅持“從嚴控總量、集中挖存量”,以存量土地支持新一輪城鎮化發展,不允許城市圈地運動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