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后的第5天,美國杜克大學的工程學教授亨利·佩德羅斯基在一篇隨筆中強調:“我們要向前,而不是向上。”但是,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是歷史上摩天大樓建設發展最為迅猛的10年,全球共新建350座。
過去幾年,中國究竟冒出多少摩天大樓?如果按照“152米”這個美國標準統計,在建的就有200多座。未來十年內,將有1318座落成。
建摩天大樓果真是面子上貼金、里子上拉動地方經濟的好事嗎?相關專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不能否認摩天大樓帶來的經濟效益——租金收益、旅游效應、地標意義等,但要考慮,就中國經濟目前的體量,到底能接受多少棟摩天大樓?是不是又該考慮摩天大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等?”
事實上,摩天大樓收回成本是漫長的過程,臺北第一高樓101大廈用了10年時間才開始盈利。當然,如果大樓的空置率過高,不但收回成本是奢望,而且還會讓本就疲軟的經濟更加萎靡。
向上,尺度越建越大
近年來,摩天大樓在建和已規劃數量越來越多——媒體曾援引“高樓迷”網站的統計稱,中國摩天大樓建筑數量為1938座,遠超美國的436座,而潛在的建筑數量中國為1280座,也遠超排在第二位的阿聯酋的50座;高度越來越高——據2012年7月Emporis地產數據庫發布的報告,全球前十的摩天大樓中,位于深圳高648米的平安國際金融中心、632米高的上海中心、597米高的天津高銀金融117、天津的CFT摩天大樓、大連綠地中心均位列其中。
據公開資料,中國摩天大樓的最高高度遠不止600多米。去年有消息稱,6月5日,遠大科技集團子公司遠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與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協議,“規劃建設一棟高838米,比迪拜塔高10米,建設周期僅7個月”。近日,有傳言稱,在蘇州的地標性建筑“秋褲”大廈旁1公里左右的地方,或還將規劃一棟700米高的大樓。
“未來,中國的摩天大樓可能會越來越多。”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徐長樂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必須看到的是,在東部沿海一些人口密集、資源集中的地區,城市空間越來越稀缺,再加上一些與CBD、金融中心等的規劃,都不得不讓地方政府將發展的方向瞄準‘天際線’,緩解空間資源的緊張。”
向前,財政壓力越來越大
在徐長樂看來,“摩天大樓能起到地標性作用,吸引產業發展要素集中,推動區域金融的發展。”徐長樂說,“但摩天大樓的規劃始終要看經濟發展的能級。比如,中西部地區規劃600米或800米高的大樓,就要思考,這是不是‘竭澤而漁’——僅發展了一塊區域,而讓城市中的其他區域都發展失色?又是不是有足夠的配套支持這些摩天大樓的發展?又是不是借助摩天大樓來拉動房地產?”
廣東社科院教授丁力的看法是,摩天大樓越來越多,就是“地方政府要面子”,一個潛在的心態是,“經濟等其他成績比不上你,但我在地標建筑上可以超過你,也會對招商引資起到幫助,同時,可以拉動房地產。最終,可以完全達到自己所想要的政績”。
“殊不知,將重心放在摩天大樓的負面效應同樣很大。”丁力說,“比如,對環境和生態的破壞。”有報道稱,“過去10年上海經濟起飛過程中興建的摩天大樓,令上海地表已不堪負荷,陸地沉降現象日益嚴重,平均每年下沉1.5厘米,已影響到地鐵和高樓建筑的結構。”
從現實角度考慮,更大的風險可能來自對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財政考驗。據了解,在地方債這塊,國家審計署的統計已超12萬億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認為,“中國的公共債務總量已超過GDP的50%。”
一項數據顯示,一般壽命為65年的摩天大樓,消耗的維護費用可能會是建設這棟摩天大樓的3倍,這些錢最后到底由誰來出?丁力認為,“在巨額的地方債面前,現在或已不得不考慮摩天大樓興建對地方財政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