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過度開采、人口密集……我們的城市在“下沉”
去年八月,臺風蘇拉猛勢襲擊了菲律賓,造成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至少16人死于洪災中,8000多人被轉移到應急避難所,暴雨使得地面低洼處被水淹沒。除了馬尼拉,還有一些亞洲其它的海濱城市,造成洪水泛濫的原因不僅僅只是天氣。
亞洲大城市地面正在下沉。不斷涌入持續膨脹的人口中心城市的人潮,加上為了滿足這些城市新來者日益增長的地下水的需求、地質構造活動、自然的地面運動,甚至摩天大樓建筑,都迫使城市地面下沉。
來自亞洲開發銀行(ADB)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專家表示,這是一個標準的生態環境災難:隨著人口從鄉村到城鎮加速轉移的趨勢,氣候變化正引起海平面上升。一些海邊城市如今下沉的速度遠快于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這并不是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亞洲開發銀行氣候變化項目的負責人大衛·麥考利說,“城市化進程迅猛,因此這個問題并不會很快地得到解決。”
■怎么了?
地面沉降或導致250萬人流離失所
從印度洋延伸到太平洋的沿海城市一直面臨著這些問題。孟加拉國的首都達卡,和加爾各答以及金奈一樣,都易受襲擊,孟買的大部分地區已經處于海平面以下。在東亞地區,正在下沉的城市包括廣州、首爾和名古屋;中部有馬尼拉、雅加達和曼谷。位于越南南部的湄公河,其北部的西貢河之上有胡志明市,也是一座被認為存在風險的城市。
亞洲城市化導致氣溫上升,增加了降雨和洪澇災害,亞洲開發銀行一直呼吁各大城市對防洪系統。該銀行聲稱,到2050年高達70%的城市將被極端洪澇災害淹沒。
世界銀行提出了一組令人不安的預測:在曼谷,由于地面沉降,2008年至2050年之間預計損害成本將會以近2倍的速度增加。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估計,未來50年內城市的沉降幅度將會在20厘米到1.6米之間,同一時刻泰國海灣上的海平面預計上升幅度介于10厘米和1米之間。
此外,2050年發生在城市里的洪澇成本將會有近70%的增長都是由于地面沉降所致,世界銀行說。“然而我們在擔心氣候變化的同時,發現因地面沉降所帶來的影響卻更大。”
該銀行試圖量化出一個與馬尼拉相似的場景,但卻碰到一個意想不到的技術問題。由于缺乏可靠的數據,該報告的作者指出,“馬尼拉遇到的一個難題是,坐落于馬尼拉港口的一個古老碼頭上,用來測量馬尼拉海岸土地下陷的勘測站,最近逐漸地在下沉。”
很明顯馬尼拉周邊的海平面正在上升,“預計到這個世紀末海平面的漲幅將在0.4米到1米之間”,世界自然基金會稱,這是由于當地地面沉降和持續過度開采地下水所致。這種程度的變化可能導致超過250萬人流離失所,馬尼拉灣沿岸地區5000公頃土地會被淹沒,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
■為什么?
過度開采地下水是地面下沉的主要原因
麥考利表示,“要想查出導致洪水的真正原因變得很難”。這很難指出其中的因果,因為你自己也處在海平面上升的境遇中。
麥考利表示,過度開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這將導致海水入侵,也就意味著市政當局必須支付更高的引進淡水的成本。”
地下水開采對市政府而言是一個簡單、短期的解決方案,麥考利指出,許多亞洲大城市都建在底層軟沉積物上。“沿海城市往往坐落于沖積平原,沖積平原易受到壓實”,抽取地下水超過自然產生的地下蓄水層,會導致沉積巖層的萎縮、地面逐漸降低。
一半以上的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城鎮人口生活在低洼的海岸和沿河平原處的城鎮,阿德南·哈米德阿利亞妮說,她是亞洲及太平洋聯合國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城市可持續發展主任。“最脆弱的城市是那些位于靠近大海的河流平原的城市。”
雅加達位于低而平坦的盆地里,該盆地比它附近的爪哇海低10米,這自然很容易出現水浸現象。亞行計算,雅加達下沉的速度比氣候變化引起爪哇海上升的速度快了10倍。“由于需要過多開采地下水來服務不斷擴張的城市,粘土層萎縮,導致地面下沉。”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讓一切變得更糟
一般來說,正是在這些城市最貧窮的人遭受沉降帶來的最嚴重的影響。“海水上升,洪水,地面沉降都對那些生活在貧民窟和棚戶區的被邊緣化的人造成不利影響,”阿利亞妮說,她引用了聯合國對大約30%到35%的耀州和太平洋地區的城市居民調查估計。“通常情況下,這些定居點建在沒有人愿意住并且容易發生災害如洪水、山體滑坡等災害的貧瘠土地區,地面沉降使得他們的處境雪上加霜。”
世界銀行估計,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到2050年,曼谷八分之一受影響的居民將會生活在凝聚住房領域。這里的生活水平都在貧困線以下,在這個數字中,約三分之一的地區一年至少有一個星期中可能遭受洪水淹沒超過半米。
這些挑戰只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變得更糟,加上惡劣的規劃和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所說,該基金會公布了一份以“大城市,大水利,大挑戰——2011”為主題的報告。該報告不僅發現亞洲的問題,還包括墨西哥城,過度開發含水層促進了這些城市持續的下沉(每年5到40厘米)。在墨西哥城和其他地區,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說,沉降使得城市更易被洪水淹沒。
■怎么辦?
應改善城市
周邊的生態系統
去年馬尼拉的洪水產生了我們不愿看到的國際頭條新聞,然而,根據麥考利所說,正是由于2011年在曼谷的那場洪水為該地區敲響了警世鐘。
大雨破壞了湄南河系統,數百人喪生,世界銀行估計泰國政府修復損害的成本高達460億美元。
“在該地區的城市要更意識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他們預測極端天氣事件正越演越烈,更加頻繁,”麥考利說,“復原能力建設是一個新概念,但我們聽說它的跨區域,并找到了運行的方式,把它劃入市政預算。應對這個問題的現實性正中要害。”
許多自治市似乎正從事將損害限制到最小,是減輕問題而不是去解決問題。
曼谷以及其他城市相繼推出了早期洪水預警系統,泰國首都曼谷同時觀察分流洪水,盡管如此,麥考利指出,這僅僅只是引出了問題,誰將會受到洪水分流的影響。“市政府有多個問題要處理,”麥考利說。“然而,曼谷已經推出了提取淺層地下水的控制方案,這似乎已經減少了當地沉降率。”
同時,在雅加達,市政府正將疏浚城市13條河中的10條河,以及主要的水庫,所有這些河流水庫都被忽視了近十年,并被泥漿堵塞了——五分之一的城市生活用水都浪費地倒進了河流和運河里。
馬尼拉在通往荷蘭路上設障并構建了一系列堤壩。“當然,我們需要堤壩和其他防洪保護措施”,安娜說。“但這些都是短期的解決方案。我們不應該忘了天然的基礎設施。”
安娜·弗斯蘭指出“你可以改善城市周邊的生態系統。如果你能恢復濕地和增加森林,那將可以凈化水,并提供更好的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