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經濟適用房專供市直機關,對于買房壓力山大的普通民眾而言,讀到這樣的新聞難免感到憤懣。據南都記者報道,不僅單套建筑面積不合規定,分配方案顯示,該市經適房只面向河源市市直單位的住房困難職工,而所謂的住房困難就是指職工及家庭成員在市區內無房產。
以往針對經適房的批評,多基于局部的不公平現象,坊間流傳開寶馬車買經適房,前些年住建部官員坦承的確存在此類現象。在諸多類似新聞報道中,公眾逐漸知曉以下事實:不符條件卻可從政策受惠,收入較高的人可以購買,擁有多套房產的人也有辦法買到,獲得經適房完全產權后售出獲利。富人從中得利而真正需要的人卻被擋在門外,種種不公平現象讓經適房政策備受質疑。
分析經適房政策的弊病,其中包括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分配不公,媒體對此類現象多有報道,就其實質而言,批評多指向規則漏洞。在這些形形色色的丑聞背后,更應關注政策環境下經適房的性質轉變。2007年,建設部、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7個部門聯合發布《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規定經適房住滿5年補交土地收益后即可取得完全產權。持續多年的保障房還是商品房之爭,從那時答案就變得清晰。規則漏洞加之產權下移,意味著經適房逐漸喪失保障功能。
缺乏保障功能的經適房政策,注定和政策初衷背道而馳。去年年初,廣東發文宣布暫停新建經適房,北京市也明確提出“以租為主”的保障房方式,而調低經適房占保障房的比例,則已是普遍做法。自下而上,有關經適房退出歷史舞臺的呼聲日益高漲。河源之所以作出普通民眾沒有申請資格這樣的荒謬規定,并赤裸裸地將其作為公務員福利,或與當前的政策變化有關。由政府部門主導的,借助政策尾巴為特殊群體謀福利,在此丑聞中,宏觀層面的政策公平已喪失殆盡,經適房乃至整個保障房政策,公信力又將面臨考驗。
近來各地出現不少類似丑聞,它們是政策離開歷史舞臺前少數人的狂歡,還是昔日問題的加碼重現?回顧經適房政策,與該政策相伴始終的是來自民間的批評,經濟學家茅于軾批評稱:“它既不講效率,更不講公平,比賭博還要壞”。而早在2005年,廣州就對經適房政策展開了大討論,并得出停止建設經適房的結論。不能起到維護弱勢群體利益的作用,相反加劇了已有的貧富差距,這樣的保障房政策不僅偏離了政策初衷,亦將影響社會整體的公平水準。如今弊端愈演愈烈,須知一地之亂象乃源自政策自身天然的漏洞,政策宏觀構建迫切需要新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