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了一夜暴雨,清晨拉開窗簾,滿眼都是久違的藍色,心情也頓時明亮起來。打開微博,網友興奮地“曬”著自己拍攝的藍天白云;看看微信,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為好天氣歡呼雀躍;那些走在上班路上的人們,仿佛重新找回了曾被霧霾籠罩的愉悅心情。僅僅趕上了一個好天氣,似乎每個人都激動不已。
仔細想想,在北京這種霧霾頻現的城市,好天氣確實已經成為奢侈品。想想我們小時候,藍天白云極其常見,甚至平常到我們很容易忽略它們;但看看現在,人們卻飽受PM2.5的折磨,偶爾出現一次好天氣,就仿佛趕上了一場狂歡。
現代化和工業化的車輪碾過我們的生活,讓很多曾經習以為常的東西,都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了稀缺資源。干凈的空氣、綠色的食品、純凈的水,這些我們記憶中稀松平常的美好,現在都變得像晴天那樣,在加速遠離城市生活。
表面來看,如今的我們確實已經越來越“現代”了。我們的富人階層,頻繁到歐洲消費,連那些深陷債務危機的國家都對中國充滿感激;我們的高鐵引領世界,讓我們體驗“貼地飛行”的快感;我們的“神十”上天、“蛟龍”入海,我們的“航母style”風靡網絡……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幾百年走完的路,但其代價是空氣不干凈了,食品不安全了,青山綠水也被污染了,甚至晴天也讓我們激動了。
每個人都會在此時抵達這樣一個價值命題:我們得到的同時,或許正失去更多;最初的美好都已消逝,發展究竟還有什么意義?
有人調侃說,“風局長”一上班,空氣就清新了;“雨局長”一站崗,天空就晴朗了。可是霽月難逢、風雨無期,人們的幸福感,不能建立在天氣的喜怒無常之上。人間的事情,還是要靠人來解決。
對各級政府而言,民生口號喊得山響,幸福藍圖畫得再美,最終也要落實為民眾能夠感受得到的幸福。從那些為晴天激動不已的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出,老百姓關于幸福的訴求,其實是非常具體甚至卑微的。從保證呼吸健康,到呵護舌尖安全,政府部門想方設法滿足民眾的這些“小愿望”,都會讓大家感受到“大幸福”。
真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像以前那樣,對藍天白云和晴空萬里的反應更“正常”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