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標語都掛起來了,聽說工作組很快就會進村,看來葛村這次真的要開拆了!”6月20日,在鎮江新區丁崗鎮葛村的“解氏宗祠”內,葛村文物保護委員會的老同志們都聚集起來,焦慮之情溢于言表。“一旦開始拆遷,挖掘機鐵臂之下,還能有幾處古建筑幸存?”
葛村是鎮江地區富有特色的古村落,已有近千年歷史。按照南京工業大學教授汪永平等人的調查統計,葛村尚存有62處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古建筑,而讓汪教授感動的是,葛村人尤其珍惜本村的歷史積存,保護和呼吁工作已經持續了好幾年。
諷刺的是,“不屈不撓”地屢屢對“鎮江最美古村落”“發難”的,反而是本來負有文物保護職責的當地政府。現在,當“呼吁的人都老了,建筑也一年年更老了”,“鎮江最美古村落”的毀掉,似乎已毫無懸念。
當地政府打著所謂“保護性拆遷”的幌子,其真實意圖在政府宣傳拆遷改造的概念圖上卻已暴露無遺,因為“概念圖上高樓環立,要保留的古建筑寥寥無幾。”按照規劃,在葛村的62處古建中,保留的只有9處,而且其中有些還是遷建,而“一旦遷建,很多古建筑其實已經失去原來本質”。
鎮江當地官員聲稱,拆遷后的葛村,“將來是一個新的小市鎮面貌,現代和古典融合。”然而,這可能會破壞原來葛村的人文自然環境,歷史和文化的脈絡也必然會被切斷,換言之,已經不是那個“鎮江最美古村落”。
傳統村落因其“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也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因此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保護它們就是要保住文物的原汁原味。比如,英格蘭將大約50萬處年代久遠的建筑列為保護對象;威爾士劃定了500多個保護區,不但保護建筑本身,還保護建筑周邊的街區。
擋住開往古村落的挖掘機,就是守住我們的精神家園。按照文物保護法,“鎮江最美古村落”的整體保護,本來就不應該存在爭議。目前可以確定的是,葛村的“保護性拆遷”,“與省文物局要求不符,與文物保護原則也不符合。”但問題是,面對“241省道穿葛村而過”的拆遷規劃,文物保護部門能否挺起腰桿,而文保法又有多少威懾力?錢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