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大戲《新戀愛時代》,沈畫只是因為沒有北京戶口,所以備受磨礪,于我心有戚戚焉。我還是盼望她能落戶,沒落戶也仍然過得幸福。
誰都知道,北上廣安家落戶,一戶難求。薄薄一張淡藍紙,難倒七尺硬漢子。眼下又到了畢業季,有關落戶的種種新聞和渴望落戶的焦灼眼神,都涌了出來。這眼神有父母期盼孩子畢業就能有大戶命小姐身的,有眼睜睜吹著牛皮信口雌黃說能辦戶口的,有為了留城獻禮獻媚又獻身的……
這北京,辦下一個戶口得花多少錢,想必大家早都能猜到個八九不離十。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私下交易的公開價是從20萬到50萬不等,交了錢也不一定就能辦成。前幾天,一個親戚的孩子想弄個京戶,對方開口說10萬,親戚愣沒敢辦,太便宜了,不正常。
城市戶口承載的太多福利含金量,導致隨戶口應運而生了諸多畸形問題。改革開放30年,戶口雖不再承載糧油功能,但其諸多福利功能仍然存在。大中小城市、小城鎮之間,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戶口的福利功能差異明顯。
這極易滋生很多不公平現象。這些年來,有關戶籍制度改革的話題一直在討論,有關部門嘗試著在往前走,但始終走得“不痛快”,這可以看作整個中國改革面貌的縮影。
《中國經濟轉型30年》一書中,城市戶口問題被描述得就像窩在胸口的一塊頑疾。“它的福利含金量,造成了戶籍制度改革的某種悖論,越是在戶口中附著較多福利內容的地區,戶籍制度改革越難推進。”書中建議把福利內容從戶籍上剝離掉,或者把福利上的差距縮小到無須借助戶籍即可共享。這在當下看不到一步實現的可能,因為很多利益和問題彼此纏繞。
為什么那么多人,一邊罵著戶口的卑賤,一邊還絞盡腦汁想辦下城市戶口?我們不妨以北京為例,從大家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住房、養老與教育三個方面看看這戶口的附加值到底有多大。
在高房價的語境下,北京出臺了一攬子的住房保障措施,著力建設限價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然而,外地戶口被排除在住房保障政策之外,這讓京漂們情何以堪?
接著看養老的問題。盡管相關法規有明確規定,不少用人單位也為員工辦理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但是由于社會保險待遇存在明顯的地域壁壘,員工的社會保險待遇并沒有流動起來。社保全國“一卡通”至今沒有明確的時間表。想在北京終老,沒戶口,對不起,北京不歡迎你。
最最讓沒有北京戶口的父母們揪心的,是教育問題。父一輩在京打拼,掙夠了錢,沒有戶口也就算了,可孩子不能下一輩子還這么漂著吧?有戶口,意味著子女能充分享受到與本地戶籍人口子女一樣強大而優質的教育資源,沒有,你的孩子將注定為一個無處安放的青春而惆悵。戶口,承載了與它本身極不相稱的較大教育功能,這非常具有中國特色。
戶籍制度肯定要改,而且必須改,這是政府早就有的決策和決心,讓戶籍回歸信息服務功能,讓城市內部、各城市之間以及城鄉之間的福利不再有等級差別,讓全國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共享公共財政,這的確是最理想狀態。但是,逐漸剝離戶籍的福利內容,把每一個人都納入權利保障視野,消除公眾對戶口的權利焦慮,恐怕更強大的突破力,還應該來自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