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浚縣是河南省8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個縣城。然而因為拆舊仿古,浚縣在今年初也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聯合黃牌警告。與其一樣接受警告的還有山東聊城、河北邯鄲、湖北隨州市、安徽壽縣、湖南岳陽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云南大理市等7個歷史文化名城。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去年國內有不少于30座城市正在或策劃投身“古城重建”熱潮,重建項目從數億元到上百億元不等。(6月9日中國廣播網)
古城復建,熱鬧非凡,往往還伴以大拆大建。所謂的“古建筑”是一幢一幢的建起來了,表面上看去,讓人有種夢回漢唐明清時代的感覺。只可惜,那些建筑只不過是個贗品,就算修舊如舊,也找不到歲月留下的印跡,看不到歷史風雨的滄桑,少了文化的精氣神。
對于城市的建設,不少管理者到國外去取經,或者小城市到大城市去走一遭。看了之后,有人熱血沸騰,聲稱要向人家學習。懂得學習人家的長處,當然是好事情。只是,學習不能變成邯鄲學步,畫虎不成反類犬。古城重建,有多少是盲目的跟風呢?古代的一些精華確應留存。可我們生活在當下,回不到古代去,也未必想回去。現在的建筑,過了若干年,也會成為歷史古董,何不好好珍惜現在,建設現在。
眼下,我們城市缺的并不是古城,而是風格。一座城市要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品味,并不在于“古城重建”,而在于對城市規劃設計的長久堅持。國外有的地方小鎮,現在的建設仍是秉持100年前的規劃與風格,并將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這樣一來,就少了很多拆遷的故事,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讓人為之傾心。
同時,城市風格的形成,保護比拆舊有意義。一座城市要讓居住在其間的人產引以為傲,擁有自信,對外有吸引力,那得有文化的內涵,而不是在短時間內堆砌大量的仿古建筑。對現存的古建筑多一些保護,更顯歷史文化的厚重,遠比拆了再建贗品有意義得多。作為管理者,必須祛除急功近利的政績觀,少些指到哪就拆到哪的氣魄,多存些敬畏之心,少些朝三暮四。
另外要說的是,大把的資金丟在“古城復建”中去,雖打著文化與民生的旗號,其真實用心多在于地方的土地財政。因為修了一片仿古建筑,好像讓人覺得這座城市文氣十足,宜居宜業,環境也就變得更美好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地價上升,房價堅挺。如此城市建設,只重了面子,卻丟了里子;只見政績,難見民生。
城市之美,不是靠嘴上吹,也不都靠古城重建,在于對城市風格的堅持,在于彰顯城市文化與地域特色,要讓人們生活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