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城鎮化規劃正在制定中,而城市群作為未來城鎮化發展的主體形態被賦予更多關注。南都記者此前獲悉,未來城鎮化將以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全面提升東部三大城市群發展水平,并培育壯大17個區域性城市群。(南方都市報)
為此,愈來愈多的地區加入了期望納入國家城鎮化規劃的期望隊伍中來,爭相成為城鎮化城市群的一份子,尤其是未來這17個區域性城市群中有2個甚至可能會升級成為東部三大城市群的同級群,讓競爭更加激烈。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十個城市群,占國土大約百分之十面積,卻是國家的重要經濟支柱,GDP約為全國的67.68%。正是因為這些城市群的富裕吸引來了更多的人,從而全國人口的39.44%都擠進了這10%的面積中來。因此,眼下的局面是經濟支柱區域承載最大負荷的是人口,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戶籍制度管理差異方面的矛盾及問題。未來新一輪城市群的發展更應重注其主體形態,簡單表面化的城市化進程已經滿足不了整體發展,全面提升的不只是將某個區域劃分在群中,而是全面將城市真正當有的各種發展水平提升上去,人才是最主要的。否則,只有外殼變化而實際軟硬件管理跟不上的改革只能是換湯不換藥。
曾經的經驗告訴我們,許多地方為了爭取進入某個經濟圈屬,經常會發生弄虛作假的事件,為了獲得資格下擁有的種種優惠,不惜拿出多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偏頗作法,致使地方發展受到嚴重阻礙,這也是不得不考慮進去的。對于申請的進入中心城市群的地方,必須要審核全部,未來的合理規劃、自身競爭優勢,深入了解其支柱產業對整體發展的影響等等,都應當與當前經濟圈的銜接做有效的證實。
同時,曾經的“城市化的城鎮化”以及如今的“城市群式的城鎮化”,面臨著地域發展的難題,這與農村城鎮結合同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城鎮化發展也必須要與三農發展相結合,以基礎推進經濟圈進程。“三農”發展也應當規劃在其中,如此才能產生良性互動,完善城鎮化進程,區域與國土空間均衡開發。
城市群之外的80%地域,城市數量不足,經濟發展受限,而農村常常發生售地解困的現象,如此極易導致耕種與城市建設投資用地的失衡,若不能合理地進行國土資源規劃及保護,未來將是不可預測的停滯及難度。因此,現有城市群以及未來擴大城市群,都應在現有的城市范圍內,加快人口管理制度,平衡農民工及外來人口的收入待遇,以人的改變引導整體經濟類別的轉變及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