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的持續擴大,已經影響了我國經濟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前進,影響了國民心態和國民信心,更不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必須想辦法,盡快遏制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讓收入差距回到合理范圍內,給勞動者“勞動致富”的信心。
目前,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較大,一些行業薪酬明顯高于全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上班族既擔心收入增長的速度趕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又糾結于行業收入有別,自己的收入“被增長”。有時候,“辛辛苦苦幾十年,不如單位一套房”。(5月31日《人民日報》)
理想很豐滿,“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干同樣的工作,收入卻不相同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現實很骨感,人比人,氣死人,“工作一樣忙,收入大不同”,“干同樣的工作,收入卻不相同”,“辛辛苦苦幾十年,不如單位一套房”,有夢想,沒機會;有奮斗,沒收獲;有心有力,卻沒有用,還有什么比這更讓人失望,甚至是讓人絕望。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收入差距也不斷擴大,目前已經到了驚人的地步。年薪最高的金融業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92倍,而最低的農林牧漁業僅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9%。不同行業之間如此,同一行業內部也是如此,16家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的2012年的年報數據顯示,銀行高管與員工收入差距最高80倍。收入差距的持續擴大,已經影響了我國經濟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前進,影響了國民心態和國民信心,更不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必須想辦法,盡快遏制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讓收入差距回到合理范圍內,給勞動者“勞動致富”的信心。
造成我國收入差距迅速擴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拋開尋租、腐敗的不法因素,最主要的是壟斷。壟斷并不必然是壞事,因為競爭必然導致壟斷。而我國的問題恰恰就在于,現在的壟斷企業并不是依靠好技術、好產品、好服務的實力確立壟斷地位的,而是在非競爭市場基礎上憑借行政權力人為形成的,是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體制轉型時期的殘留和畸變。在這種背景下,將本是全民的財產變成了壟斷企業自肥的資產,高收入不僅不代表高貢獻,反而通過壟斷價格將行業內的高收入、高福利轉嫁給消費者,制造社會不公。
造成收入差距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力資本。教育水平越高、工作技能越高、工作經驗越豐富、關系越廣,生產能力越強,就應獲得越高的收入。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人力資本越高的勞動力越容易流動,越容易聚集到收入高的行業。正因為如此,人力資本對收入差距的影響是非線性的,初始因為高人力資本較少,加大了收入差距,但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又縮小了收入差距。而我國的問題,人力資本的配置并不是完全市場化的,結果就導致“大學畢業生起薪不如農民工”。
遏制收入差距,除了要盡快進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之外,針對壟斷行業憑借其壟斷地位獲取與其效率不相符的高收入,擺在我們面前的出路,要么選擇破除壟斷,引入充分競爭,讓資源充分的流動起來;要么實行壟斷企業收支兩條線,動用行政力量將壟斷企業超額利潤用于公共服務供給,以便減少收入差距。而對人力資本的問題,應本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精神,政府理應加大對低收入行業的投資和補貼,以吸引生產要素的流動,縮小行業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