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在提高城鎮化質量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不能停留在簡單的城鎮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積擴張上,而應努力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轉變。近年來,江蘇省無錫市積極探索內涵式城鎮化發展道路,著力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上下功夫,積極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突出內涵式城鎮化發展理念。新型城鎮化要看城市發展的速度規模,更要看城市發展的質量功能。過去較長時期里,無錫市城鎮化快速發展,但存在著重速度有余、重質量不足的問題,城市的規劃區大幅擴展了,城鎮人口變多了,但產業發展水平不高,公共設施配套不足,給交通和環境帶來壓力,城市帶動農村的內在功能和承載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無錫市只有走內涵式城鎮化發展道路,才能在提高城鎮化質量中充分發揮城市對鄉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為此,必須摒棄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的做法,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為中心,加快產城融合發展。同時,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過程,把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導向,突出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城鄉建設與自然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構建布局合理的新型城鎮體系。推進城鎮化并不意味著所有資源都向大城市集中,而是要科學構建布局合理的新型城鎮體系。無錫市從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視角出發,著力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以無錫中心城市為主體,以江陰和宜興兩個副中心城市為兩翼,依托錫澄城市發展軸、環太湖城鎮發展帶和沿江城鎮發展帶,形成由中心城區向外輻射、軸帶聯動、組團合理、有機銜接的區域整體發展格局。在繼續推進老城發展的同時,全力推進太湖新城迅速做大做強,形成無錫中心城市“雙核”驅動發展的空間格局;全面統籌科技新城、錫東新城、惠山新城三大新城各自的功能定位,在空間共構、產業共謀、設施共建、功能共生等方面推進錫澄一體化、錫宜同城化。確定市域各級城鎮的發展定位和空間布局,提高各層級間的關聯度和互補性,圍繞“網絡化都市、特色化城鎮、開敞型鄉村”的整體優化目標,引導城鎮組團發展,促進城鎮綜合承載力有效提高。
形成和諧相融的現代城鄉形態。推進城鎮化不能以犧牲“三農”為代價,而應著力實現“以城帶鄉”。無錫市發揮新市鎮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依托新市鎮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使農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樣的社區服務,形成和諧相融的現代城鄉形態。早在2010年,無錫市區就在全國率先實行城鄉一體的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低保標準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市域城鄉并軌。目前,無錫市區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標準提高到每月270元;被征地農民養老金“5060”以上人員提高到每月540元、“5060”以下人員提高到每月430元,城鄉低保標準市區提高到每月530元。
創新強農惠農特色路徑。推進城鎮化不能見物不見人,必須堅持以人為核心。無錫市一方面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以產業化提升農業、以城鎮化帶動農村,著力實現農民的“市民化”。通過農民居住向社區集中、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農業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三集中”,將集體資產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及住房置換成股份合作社股權、城鎮保障和住房的“三置換”,推進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農民專業合作的“三大合作”等一系列制度創新,建立了一套城鄉統籌發展、共同繁榮的運行機制,促進了農民增收。2012年,無錫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509元,比上年增長12.6%,城鄉收入之比由2007年的2.08∶1降為1.92∶1,在江蘇省內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