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武漢在城區人行道大面積使用花崗石地磚。石頭,意味著地久天長。用花崗石地磚,很顯城市的檔次,也符合人們對市政設施“百年大計”的想象。但花崗石地磚一鋪,是不是街道就真的落實為“百年大計”了?
據我的日常觀察,這點值得懷疑。武漢三鎮,處處可見破爛的花崗石地磚。武漢劇院、青少年宮前解放大道上的花崗石,一片片被汽車、巴士壓碎。建設大道是武漢最早鋪設花崗石地磚的街道,早就破損嚴重。
花崗石地磚破損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施工質量有問題,二是大量人行道被人們當成了停車位、停車場。這時候,或許有些人會說,這是城管和交管部門管理不到位,縱容了街頭停車對人行道的損壞。但我以為,這根本就是有關部門對人行道的功能定位、材質標準脫離生活現實,是一種公共管理上的浪漫主義的惡果。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公共管理中的一個普遍性缺陷,就是它時時脫離現實,是少數“精英”閉門造車的結果。公共管理直接面對著千百萬的民眾,直面社會生活的現實,直面最真實的人性,公共管理必須基于現實情況和現實人性,具有現實主義品質。人行道是供行人走路的,但在中國現實中,人行道也承載著太多其他功能。這種情況如果有規范的可能,也不會是短期能夠見效的,這意味著人行道的鋪設必須直面現實。
但公共管理的浪漫主義在中國有著廣泛的市場,處處可見它的影子。比如食品安全,據說中國有40萬家以上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局面很亂。既然亂,政府只能加強執法力量,加強監管。但我們除了掀起了幾場執法運動外,其實并沒有加強監管。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編制300多人,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雇員近萬人相比,不能不說是人數太少。地方食藥監管局不僅人手不夠,資金、設備也不足。
回到人行道問題,有關部門肯定是設想,人行道是供行人步行之用的,花崗石地磚不必那么厚。但生活現實根本不是這樣的,人行道大面積被用來停車,其中既有非法的,也有得到有關部門允許,屬于合法停車。在一些有建筑工地的路段,笨重的施工車輛與機械也上了人行道,漂亮的花崗石地磚中看不中用。
公共管理浪漫主義總想著削足適履,把公共管理的組織框架、方法、步驟視為“不變量”,要求社會現實來迎合它,方便它的管理。但現實又遠非易變的,結果在公共管理的話語體系中,充斥著道德譴責、道德訓誡。食品安全形勢嚴峻,監管部門沉湎在對食品生產“散而亂”的埋怨中,沉湎在對不法商人“唯利是圖”的指責中。
公共管理是對現實的管理,社會生活現實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前提,公理管理必須是現實主義的。城市人行道不是私宅客廳,食品商販的人性是赤裸裸的,絲毫容不得我們閉門想象。公共管理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轉型,在中國也算不上是一場革命,但這場轉型應當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