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運動是什么?”世界衛生組織的答案是:行走。
“中國第一運動是什么?”若以參與人數論,答案也是行走。
置身“無限極世界行走日”活動的現場,印證這個答案看來不是件難事。今年活動的首站日前在青島舉行,雖然天公不作美,風雨交加,但濱海步行棧道仍然迤邐著一條行走的長龍。這項活動已舉辦3年,每年十幾站,每次都能達到萬人左右的規模。
“世界行走日”由國際大眾健身體育協會于2005年倡議發起,一呼百應,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推廣開來。行走雖然是一項“沒有門檻”的運動,但也需要科學指導。時間、長度、節奏、環境,對于參與者來說,掌握基本要領是養成良好習慣的基礎。“世界行走日”倡導行走,更倡導科學行走,也是這項活動從者如云的關鍵。
而全民健身既然著眼于“全民”,自然也該從普及面最廣的運動形式入手。實際上,和群眾迅速增長的健身需求相比,全民健身在場地、組織等方面還有不少短板。短板也是政府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力點所在。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城鄉建設總體規劃中,“城市行走綠道”、“行走健身步道”、“城市徒步大道”等大眾體育設施開始出現,全長幾十公里的青島“濱海步行棧道”正是一個范例。老百姓有地方“走起來”,難處不在投入多少,而在公共服務意識。讓體育就在人們身邊,功莫大焉。
另一方面,全民健身雖然由政府體育部門推動,但受制于有限的人員、經費,往往只能舉辦一些示范性、象征性的活動。要真正植根于全民,政府在履行體育公共服務職能的同時,注重吸納社會力量、發揮各方資源優勢,形成政府主導、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格局,這也是近年來全民健身領域的趨勢。由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多方參與的“無限極世界行走日”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蓬勃發展。
讓參與的門檻降到最低,讓參與的人數達到最多,“走起來”的人潮中,全民健身更彰顯其“全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