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5-19 22:00: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闞楓
今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在京聯合發布2013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藍皮書顯示,在2012年中國和諧城市競爭力排名中濟南、西安、深圳位居內地城市前三,北京、上海、廣州均未進入前10強,在生態城市競爭力排名中,北京未進前100名,江西、山東兩省城市表現搶眼。
和諧城市競爭力:“北上廣”未進前十重慶排名靠后
這本名為《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新基準:建設可持續競爭力理想城市》的報告,首次使用全市客觀數據,對2012年中國兩岸四地293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287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進行了實證研究。
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指出,在和諧城市競爭力排名中,除了香港與澳門以外,內地排在前10位的分別是濟南市、西安市、深圳市、青島市、威海市、大連市、廈門市和寧波市。“北上廣”均沒有進入前10位。特別是濟南市和西安市作為內陸兩個傳統的省會城市,在排名中分居大陸城市的前2位。而其他6個城市都是環境優美、經濟發展極具活力的沿海開放城市。在排前50名的城市中,非省會城市、非直轄市城市有35個,占73%(香港和澳門除外),這些城市中市區所轄人口低于100萬的中小城市有19個,占38%。
和諧城市競爭力排名中,排在后10位的城市,主要是西部偏遠、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城市,值得注意的是處于經濟發展前沿的臺州市,在和諧城市中排在倒數第10位。而近幾年經濟增長較快的直轄市天津排在第133位,重慶排在第210位。這說明經濟的發展并不會必然帶來社會的和諧。排在250位以外的37個城市中,中部的山西省有6個、湖南省有2個,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省有2個、吉林省有2個,西北地區的甘肅省有7個、陜西省有2個、寧夏有2個,西南地區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有6個、云南省有5個、貴州省有2個、四川有2個,東南沿海的浙江有1個。值得注意的是中部能源大省山西有6個排名靠后,其城市發展模式應該引起深思。
生態城市競爭力:江西山東表現搶眼北京位列第119位
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指出,2012年中國生態城市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分別是:澳門、香港、南昌、隨州、上饒、黃山、景德鎮、煙臺、九江和廣州。其中,江西省就占有4席,珠三角地區有3個城市,其余城市分別位于湖北、安徽和山東。
從這10個城市的地理區位來看,4個城市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有5個城市集中在中部地區鄱陽湖附近,充分說明自然區位對于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性。從生態城市競爭力指數來看,澳門和香港的生態城市方面遙遙領先于內地城市,生態城市競爭力指數要超過內地最高的南昌0.296和0.289,說明澳門和香港的生態城市競爭力相對較高,而內地城市在生態建設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時,從生態城市競爭力與可持續競爭力的對比來看,香港、澳門、南昌、廣州和煙臺的可持續競爭力也相對靠前,說明生態環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城市基本上都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而其他5個城市都處于中部地區,屬于經濟較不發達地區,這幾個城市在綜合競爭力方面相對落后,但是在生態建設方面有獨到之處。
從前50名的城市來看,江西和山東各有6個,安徽和廣東各有5個,福建4個,湖北和浙江各有3個,遼寧、四川、吉林、湖南、河南有2個,內蒙古、河北、江蘇、云南、新疆、廣西各有1個(其余2個是澳門和香港)。其中,山東和江西表現非常搶眼,各有6個城市進入前50名,說明在山東沿海地區和江西鄱陽湖地區,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環境保持相對較好。此外,在287個城市的“生態城市競爭力”排名中,上海位列第51位,北京位列第119位。
知識城市競爭力:廣東、江蘇、浙江三強鼎立
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指出,從省域來看,最具有知識城市競爭力的前50個城市中,廣東、江蘇、浙江三省,都有6個城市進入了50強,三強鼎立的格局沒有改變,僅三省就占據了50強的36%。緊隨其后的是經濟大省山東,也有4個城市入圍,另外安徽、福建、遼寧各有2個城市進入,其余省份都只有1個城市進入50強,可見我國的知識城市競爭力分布極不均衡,發達省份的知識城市競爭力也強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論在此得到了極好的證明。
從區域看,東南地區實力最強,有5個城市進入具有知識城市競爭力的前10名,占了的半壁江山,前50強中占了21個,占比42%,可見我國的東南地區經濟發達、文化底蘊深厚、科技創新力在區域中獨樹一幟。環渤海地區雖然沒有東南地區那么出色,但是整體實力強大,所有城市都進入了前200名,沒有明顯知識城市競爭力較差和差的城市。
環渤海地區以北京、天津為核心,沿渤海灣兩翼齊飛,形成了知識城市競爭力很強的城市帶,是我國知識城市競爭力發展最均衡的區域。中部、西南地區很多城市屬于知識城市競爭力差或較差的,在區域位置上,兩地區位于內地,是我國勞動力主要的提供區域,每年有大量的人力資本由兩地流向沿海地區,使該地區人力資本匱乏,無法形成人力資本的循環累積效應,在知識城市競爭力的產出項中的人均高端服務業增加值上明顯低于其他區域。
全域城市競爭力:東中西部梯度差異明顯
藍皮書還從城鄉一體化的全域城市對全域城市進行了排名。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指出,2012年全域城市化競爭力綜合排名前10位的城市為:香港、澳門、深圳、上海、東莞、北京、廣州、蘇州、珠海、無錫。排名前10位的城市全域城市化指數均值為3.23,排名后10位的城市全域城市化指數均值為0.20,前者為后者的16倍多。全域城市化競爭力最好(排名前50位的城市)的城市得分均值為2.08,全域城市化競爭力差(排名250位以后的城市)的城市得分均值為0.32。可以發現,城市之間在全域城市競爭力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城市之間極度不平衡。
重點城市顯著強于非重點城市。在大陸城市中,35個大中城市均值要好于全國和大陸均值,副省級城市要好于35個大中城市,行政級別最高的4個直轄市最高,均值為2.46。
從城市區域分布上來看,2012年全域城市化競爭力排前15名的城市,除北京外全部來自東南地區;排前50名的城市中,東南地區也占了23席。在287個城市中,排200名以后的城市東南只有2個城市,東南地方排名最差的城市莆田也占據第225位。排后10名的城市西部地區占了7席。從全域城市競爭力指數的均值來看,東南地區城市的全域城市競爭力指數均值最高,為1.61,西南地區最低,均值為0.63。東西部城市在全域城市競爭力方面差距明顯。
信息城市競爭力:上海、廣州、香港居前三
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指出,在2012年中國信息城市競爭力排名中,前10位的是:上海、廣州、香港、北京、深圳、杭州、無錫、南京、重慶、青島。上海、廣州超越香港,成為全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而4個直轄市,除了天津在第13位外,其余都在前10名。在信息城市競爭力排前50位城市中,省會城市占據28個。從最具信息競爭力上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占優勢,省會城市優于一般城市。
藍皮書稱,中國信息化的投入最早是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開始的,從現狀格局上看,信息競爭力強的城市也相對集中在以上海、廣州、北京為信息樞紐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沿海地帶。且基于沿海的交通便利和經濟發展,信息城市的競爭力總體上也表現為沿海高于內地的態勢。
從信息城市競爭力的前10位的分布情況看:長三角4個、珠三角3個、環渤海2個、西部沿江直轄市1個。而在前50位中,所在省份分布情況是:廣東7席、江蘇6席、浙江5席、山東4席、河北3席、遼寧3席、河南2席以及其余天津、北京、上海、香港、澳門、重慶和黑龍江、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四川、陜西、廣西、貴州、云南等各省省會城市各1席。除去省會城市,前50名比較有競爭力的城市也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東部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