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國土局以建“金臺山”公園的名義,征用了林埠村僅有的241畝良田,到現在241畝土地全部都建成樓盤,而“金臺山”公園卻一直不見蹤影。(5月7日 南方農村報)
房價高企,不只是因為投資客的哄抬,也源于政府坐地起價使得土地升值,土地財政是房地產市場畸形的鷹犬。正因為如此,中央一輪輪的限價限購政策才會雷聲大雨點小,汕尾市國土局的征地規劃也趁機走上了“障眼法”的路子,反正審批行政權在手,改變土地使用類型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我們不禁要問,朝令夕改是否合法,反復無常是否無端浪費了行政資源,市民的民生權利是否就這么貧賤?
土地開發使用有專門的法規條例,我國土地大致分為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兩部分,林埠村的良田屬于集體土地范疇,即屬于村民集體所有,如果在這些土地上建設住宅,村民擁有的即是宅基地使用權。鑒于農村土地歷史政策流變,和國家18億畝紅線的硬性指標,宅基地目前在市場中無法自由流通。汕尾市國土局征地建公園規避了政策上的漏洞,名義上的合法讓劍走偏鋒在安全區域內運行,建公園的規劃卻躺在紙上睡大覺,承諾的公共設施成為了文字謎案。與此截然相反,現實中,銀湖灣住宅小區和豪華別墅在林埠村拔地而起,極富戲劇化的“換角”恰好證實了政府的言不由衷,公園終究抵不過商業住宅的盈利,服務終歸被部門利益刪繁就簡以致消失無蹤。
面對質疑,國土局信誓旦旦的回復“因市政建設需要”,不過回歸到“市政建設”的本意,其客體是各種公共性設施和事業,明顯地,這一回復是牽強附會。“沒有錢開發”的說法也是胡謅的借口,畢竟2004年1920萬的競拍價不是天價也足以讓人瞠目結舌,沒有意愿才是真,想做商業開發才是實情。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簽訂的征地協議上,只有3個村干部簽字,其他的村民們均不知情,這就如同集體所有但是私自處決了。由村民不知情的實際來看,村干部自然不是村民集體的代表,沒有經過商議和選舉而隨便做代表,是對民主集中制的褻瀆,征地規劃能夠最終獲得通過,是公權力的強暴式勝利,其結果就是,市民的民生權利被活生生剝奪。羅馬并非一天建成,惡疾不被正視就會積重難返,正義的輿論不會埋沒,欺騙民眾的做法必須受到問責,不合法的行為也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