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北京出臺政策,對應屆非北京生源高校畢業生落戶有年齡限制”的報道,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回應說,這一要求不是針對特定人群提出的,而是對當前北京市屬用人單位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提出的指導性意見。超出年齡指導線的畢業生,仍可按引進人才渠道和標準申請辦理引進落戶。“只要是北京急需緊缺的高素質人才,都有相應的進京渠道。”(5月5日《人民日報》)
據統計數據顯示,過去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以6.6倍于全國速度的增速擴大,提前10年突破人口“紅線”,北京人口規模是否已經失控成為各方關注焦點。特別是,北京市近10年來人口數量的增長,主要是機械性的增長,即主要是外省市人口流入數量的增長。由此,提高入京門檻,也成了北京控制人口的必要手段。如此背景之下,才會有北京“年齡控”政策的橫空出世。
因此,指責北京“戶籍歧視”也好,質疑北京“年齡歧視”也罷,其實都是北京被人口膨脹逼出來的無奈之舉,人們大可不必對此過于糾結。問題是,北京控制人口增長,不應該僅依賴于提高入京門檻,這種簡單、甚至略顯粗暴的手段。要知道,北京人口較快增長,也說明北京聚集了城市發展過程中最好的資源,對于外來人口來說,大家都是一門心思往資源好的地方跑,這在情理之中。可見,北京設置過多過高的門檻,去排斥這種“情理”,就顯得有點不近“情理”了。
其實,要控制北京人口也很簡單,只需在資源配置時,別再向北京傾斜,而是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做到資源配置的公平即可。在公平的前提下,一旦資源配置的效率得以提高,地區間的差異大大縮小,誰還擠著進京呢?更何況,中國人自古都是具有戀家情結的。當然,有關資源配置問題,需要從國家層面進行考量,通過宏觀政策和制度設計,進行有效調控,實行地方資源相對均等化。
特別是北京,面對蜂擁進京的外來人員,需要思考的是人口管理的問題,而不是人口控制的問題。從管理上還需要加強城市功能的規劃、產業結構的調整等手段,將中心城區的人口疏散至其他區域,而不是單一地采取強行擠壓外來人口的手段。不可否認,調整經濟結構,發展高端產業,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進京門檻今后無疑還要提高。但這種高門檻是伴隨城市發展和需求由然而生,而不是人為設置的。
因此,北京市人口調控問題,從根本上說是一個如何減少經濟發展對勞動力需求的問題。這不能通過外來人口管理解決。北京人口調控必須從經濟發展方面進行“源頭控制”。所以,問題的實質不在于北京市人口增長是否會突破人口規劃,而在于北京是否能夠突破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也就是說,產業升級換代和合理布局,是解決大城市人口規模過快增長的一個有效途徑,這要比行政上設置進城門檻有效得多,也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