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養老金須并軌,但不宜夸大“雙軌制”差距
時間:2013-05-06 22:41:59  來源:華聲在線  作者:薄文軍 

    很多對養老金雙軌制深惡痛絕的專家、全國兩會代表們(原文如此)都想到企業職工是受損對象,但卻忽略了目前中國60歲以上的農民已經超過1.1億,從2009年起,國家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給60歲以上的農民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是每人每月55元。(2013年5月3日經濟觀察報)

    有媒體刊文《養老金雙軌制被指最大不公:公務員6千農民55元》。一看數據觸目驚心,但環顧左右,這組數據確實有點夸張。養老金雙軌制的問題確實需要解決,但不能把問題過分夸大,部門、單位,代表、委員,專家、學者,媒體、網民,都需要力所能及地給決策層提供真實的數據,如果提供的數據不真實,并不利于問題的根本解決,甚至可能會為新的不公平埋下伏筆。

    首先,稱公務員養老金每月6000元是不準確的。公務員隊伍本身龐大,身份差距也很大,僅從正部長級到普通科員,就差了10個左右的等級,而且里邊還有一些潛在的層級。當前來講,職務的差距就意味著工資的差距、養老金的差距,這毋庸置疑。個別公務員養老金超過6000元,甚至超過1萬元是有的,但更多的公務員是不可能拿到這個數目的。試想,當前許多省市的在崗科級干部每月才拿三四千元工資,一般退休干部每月怎么可能拿到6000多元養老金?我們可以拿公務員跟普通工人、普通農民比收入,但我們不能拿退休部長跟老少邊窮地區的老年農民比收入。這種片面的夸張的比較確實讓人感覺差距很大,也很能喚起網民的共鳴,但對普適性政策的制定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其次,絕大多數農村老年人的月收入也絕非只有55元。每月55元只是2009年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政策出臺時,中央財政給予60歲以上農村老年人養老補貼的底限。而在實際執行中,則成為各地給予前期未加入養老保險的60歲以上老年農民每月養老補貼額度的底限。而且這一額度,目前在許多省份已經增加到120元/月·人。后來,這一政策又適用于城鎮無保險的60歲以上老年居民。也就是說,從每人每月55元增長到120元的這筆錢,只是國家針對當年未參加任何形式養老保險的60歲以上城鄉居民群體發放的。真正參加養老保險的,即便是按照最低標準繳費的,都要領得多一些。與此相應的,城鄉居民還有最低生活保障金,從2008年起,許多省市自治區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就已經超過了年人均1000元的標準,而且各地都在逐年增長,2012年有些地區已經超過年人均3000元。同時,國家還針對7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老齡補貼,按照年齡階梯,每人每年幾百元到千余元不等。這些盡管沒有納入養老金計算,但畢竟也是用于補貼其老年生活的。

    第三,關于老年人耕地的問題。我們既不能簡單以為農村人分配了耕地,無償享有了公共資源的分配,就漠視其生活的艱辛。也不能武斷地妄下結論,以為老年人失去勞動能力,其土地產出就變成了“零”。土地是生產資料,尤其當前屬于能流轉的生產資料。老年人把自己無力耕種的土地轉包出去,盡管收益微薄,但畢竟不等于絕產,里邊還是有賬可算的。

    第四,我們要學會辯證地看待養老問題。無業城鎮居民(城鎮職工家屬)、無養老保險農民,這些只是時代的產物,將來的社會,工人、農民全部參加養老保險,收入都會相對高一些、穩定一些。而即便目前這些低收入的城鄉老年居民,也有許多的隱性收入,比如子女給予的贍養費等等。目前我國城鄉居民數量已基本持平,50%的人在城鎮生活,而他們當中許多人的父母仍在農村生活。換言之,相當一部分農村空巢老人的孩子其實是在城鎮擁有較高收入的。如果我們按照傳統大家庭核算收入,許多老人其實人均收入水平并不低。而如果以現代核心家庭為單位進行計算,實行“一家兩制”,小兩口的工資收入只供養孩子,不供養老人,那必然是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養老金“雙軌制”、“三軌制”的問題必須解決,但從理論上講這應該需要一個過渡時期。現在整個社會繳納養老保險的方式五花八門,養老保險繳納標準參差不齊,領取養老金的方式、標準絕對難以統一。只有當大家按照同一模式、同一基本標準繳納養老保險了,最終才有養老金并軌的可能。我想,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從現在開始做好基礎性工作,這些并不難實現。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