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窗觀瀾,臨水揮桿,或許是很多人艷羨的生活。然而,這對于那些越來越珍稀的優質自然景區來說,卻可能是個麻煩。日前,云南玉溪的撫仙湖,就面臨著主打“高端生活方式”牌的旅游地產項目威脅。
一邊是曾發現桃花水母的I類水質淡水湖,一邊是房地產商雄心勃勃打造的高級旅游度假場所。高爾夫球場耗水大,沖擊脆弱植被,威脅高原生態;即便有嚴格的保護條例,也難以阻止沿湖山體被挖斷、樹木被砍倒……對于撫仙湖難得的風景資源,10余個大型房地產項目,可能既是最迅速的變現手段,也是最迅速的折損方式。
遭遇旅游地產開發中種種問題的,絕不僅是撫仙湖。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房地產企業正“上山下海”,尋找各類資源進行聯姻式開發。據統計,目前房地產行業排名前100名的企業中,不少都已介入旅游地產領域。“天下名山僧占多”,幾乎變成“天下勝景樓占多”。
個中原因,無外乎一個“利”字。一方面,嚴厲的調控壓縮了樓市利潤空間,房地產企業以旅游為新的增長點,而山水人文也能讓樓盤附加值迅速提升。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同樣能在旅游地產開發中充實財政,動輒上億的“高端項目”更可成為政績工程。你求我應,一拍即合。
美則美矣,只是現實往往變形走樣。旅游地產熱潮中,不少房地產企業借旅游開發之名,行圈錢圈地之實。它們熱衷的是地產,而非旅游。而地方則一心盯著短期政績,或是對環境破壞聽之任之,或是上馬明令禁止的項目。
表面的雙贏之下,公共利益成為最大輸家。自然風光也好、人文風景也罷,都是人人共享的公共資源,理應惠及大多數群眾。以撫仙湖為例,建起高檔別墅、高爾夫球場,公眾既無法獲得實惠,還可能被拒之門外,這無異于把景區資源拆售給少數人。而在建設過程之中,利用行政手段征收村民的土地,更侵蝕到群眾生存根本。異化的旅游地產,在事實上對公眾形成了社會權益與經濟權益的“雙剝奪”。更何況,在開發過程中,還會造成環境問題,損及當地風貌。
旅游地產開發亂相,拷問著當地政府的角色定位。如果追求短暫政績,地方成為獨立的利益主體,監管職能就可能被“俘獲”。相反,把自己擺在公共利益看守者的位置,地方政府才會放眼長遠、科學規劃,當好開發的監管者、環境的保護者和群眾利益的維護者。
厘清旅游開發中地方利益、群眾利益與企業利益的關系,不為表面繁榮所誘惑,不被一時政績所綁架,才能防止旅游地產異化走形,實現地方政府、地產企業與當地群眾的互利共贏,也才能獲得穩定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