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新一輪整治闖紅燈如火如荼般在各大城市中上演,闖紅燈已不是新問題,卻是長久以來難以解決的狗皮膏藥式問題。內地的媒體每每談及闖紅燈這個問題時都會提到香港,把香港高額的罰款作為樣板,最高2000元的罰款幾乎是內地一些中小城市的小白領一個月的工資,如此力度,聽完著實讓人感到脊背一涼。當然,借鑒歸借鑒,提議歸提議,作為首都的北京還是將闖紅燈的罰款金額定在了10元的標準上,于是,很多人開始對此表示不屑,認為如此蜻蜓點水般的罰款很是軟弱無力。但官方回應道,罰款不是目的,讓大家有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才是關鍵,顯然,很多人并沒有如此慧根,還理解不到這個層面上。
彌敦道魚貫而行的路人
有人會有所疑問:在香港,闖紅燈真的會被罰那么多錢嗎?起碼,在TVB熱播劇《老表,你好嘢》中,內地來的蔡芯就被同一個阿sir捉到兩次,幸而第二次被好心的長腿姐姐易姑娘搭救。如果說蔡芯是初來乍到,多少有點被歧視和欺負的意思,那么又有人問了,難道香港人不闖紅燈嗎?筆者可以以親身經歷證實,其實,香港人也闖紅燈。
香港的馬路多半依照香港的地勢而修,頗有些類似于內地的重慶和青島,單行線是香港的一大特色,這緣于香港的許多馬路都非常窄,有的僅能容一輛車而過。丈量一下,一個成年人6、7步便可以走到對面,于是,在很多街區內的街道闖紅燈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市區內寬的馬路不過像彌敦道,雙向也不過六車道,而軒尼詩道竟是四車道封頂。比起內地一線大城市動輒8車道的大陣勢,香港的馬路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然而,就是在這樣的馬路上,既很少有堵車的現象,也很少看到行人有闖紅燈的現象,中國式過馬路的現象更為少見,如果說這更多的歸結于人們良好的意識,有那么幾個硬件條件卻是內地可以借鑒的。
走在中環的馬路上,抬頭不僅可以看到摩肩接踵的大廈,還可以看到四通八達的天橋。天橋如同八爪魚的觸角一樣將商場與寫字樓連在一起,人們完全可以不用落地便能去到相關聯的地方。指向清晰的標識將路人或者游客帶去他們想要去的地方,既安全又高效。最令筆者驚嘆的是,在中環的高架橋一側竟然用透明的有機玻璃隔出一條行人通道,行人與車輛一并行走,卻完全不用擔心人身安全。
此外,地下通道也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除了少部分專門的地下行人通道外,香港的地下通道多是地鐵通道延伸出來的,每一個出口都有詳細的地圖指向,即便是走錯了出口也可以重新回到地下選擇其他出口。這種體驗在北京的很多地鐵是無法實現的,北京的地鐵出口很多都被攔腰砍斷的,選擇了AB就無法反轉回頭選擇CD,最后只能選擇危險系數頗高的馬路。
照此看來,香港人在主干道上不闖紅燈,除了巨額的罰款在隱隱作祟外,更多的是良好的城市規劃避免了香港人去闖紅燈。一個人的意識或許只能決定一個人的行為,然而,一個良好的城市規劃卻能讓一座城市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