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4-12 10:53:06
來源:中國網 作者:周裕嫵
本報上海訊 (記者周裕嫵)在昨日于上海舉行的“華僑銀行(中國)2013春天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 未來十年若能順利完成城鎮化,中國將是第一個在人口老齡化過程中推進和接近完成城鎮化的大國。
巴曙松認為,人、土地和資金是評判地區城鎮化的三個要素,其中人又是最主要的部分。
據統計,2011年中國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的人口占比是51%,共6.9億,其中有戶籍的只占35%,這意味著,有2.6億的人口在城里生活但是不是城市的人口。“這2.6億人以什么方式被城市吸收和接納,可以說是新型城鎮化的第一個中心任務。”巴曙松說。
巴曙松表示,政策的意圖是不能過分依賴大城市,要發展城市集群,發展中小城市,形成合理的分工。不過,巴曙松也提醒,很可能政策的引導是一個方向,但城市的每一個人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來的選擇是另外一個方向。
他舉例說,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東京的城鎮化差不多進入到了加速的后期階段,東京人口也破了1000萬,也出現了汽車尾氣污染,和北京、上海現在的情況相似,于是著名的東京疏散計劃出爐,要把人從東京疏散到周邊的城市,建立一個城市的集群。疏散之后,更大規模的人群重新在這個中心城市集聚,人口上升到4000萬。政策希望把核心人群疏導出去,結果產生的實際效果是更大規模的人群利用便捷的交通網絡擠進了中心城區。
同時,巴曙松認為,如果城鎮化率達到60%的話,下一階段基礎設施的建設會逐步從高鐵、高速公路和港口轉向地鐵、城際交通網和城市供水等等這些設施。從數據來看,港口和公路投資的高峰出現在2000年至2006年,鐵路投資的高峰是2008、2009年,而到2012年,發改委審批的項目已經主要集中在城市的軌道交通和機場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