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東川區的小江,因河水呈乳白色被媒體戲稱為“牛奶河”。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村民稱直接用河水澆灌會導致西瓜減產,而環保部門卻稱“符合水質標準”。如此咄咄怪事,讓村民困惑不已。(4月10日新華網)
正常可飲用的水,應該呈清澈透明狀,無色無味才對,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生活與自然常識。河水變得像牛奶,已經導致西瓜減產,還說水質合格、可飲用,這就是瞪著眼睛說瞎話,與河北滄縣那個“紅豆局長”是一種性格。
“瞪著眼睛說瞎話”這個問題,不是哪個地方哪些官員的專利,實際上是一種“套路”,如果哪些問題不好解決或不想解決,干脆就否認問題存在,就等于答復完畢,群眾也就再沒有理由找政府了。應對媒體也一樣,凡是負面事情,一律說沒有,一張嘴就來,能敷衍一陣是一陣。且這種招數有時確實有效,很多新聞只有開頭而再無下文,很可能就是“否認”成功了。當然了,敷衍不過去,問題也不大,吹牛不上稅、謊話無成本乃是“通行規則”。至于說“紅豆局長”丟了官帽,我認為主要不因說謊,而是“紅豆煮飯”之說太雷人,激活了輿論。而即便如此,是不是暫避風頭,現在還不好說。
“官方嘴硬”既是一種現象,“瞪著眼睛說瞎話”的官方發言也就從來都不稀缺。比如,一邊是建設工程領域成腐敗重災區,另一邊卻是塌橋了,新修的路變成豆腐渣了,總說“不存在質量問題”,要么是汽車超載壓塌的,要么說老天爺干的。開發商征地,農民不同意,然后雙方鬧起糾紛,再后來出人命,比如鏟車碾死村民,當地政府總是在第一時間稱“屬意外”,不管這種意外如何不合理、不合邏輯,但村民推不倒,媒體質疑不動,上面也不會介入。這都是“瞪著眼睛說瞎話”種種經典版本。
而說到河水、地下水污染的問題,這方面的新聞近年來已經令公眾疲勞——三天兩頭就能傳來一次。與之相伴的則是“瞪著眼睛說瞎話”,比如某地外輪違法排污致自來水變味,官方稱“氣溫下降,投放氯氣增多”;某市自來水不能喝,3萬居民只能上山背水,官員對記者說“老頭老太太半夜鍛煉身體”。筆者的感覺是,“官方嘴硬”以及“瞪著眼睛說瞎話”,好像越來越沒有底線了,這種情況下,再多了一個硬說“牛奶河”的水質合格、能吃的“瞎話”,人們或許都驚詫不起來了。這也是“瞪著眼睛說瞎話”如此堅挺與流行的原因吧?
然而,群眾維權意識逐漸覺醒、增強,輿論監督日漸密集的年代里,“瞪著眼睛說瞎話”的敷衍不大可能永遠進行下去——官員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據最新報道,東川區委書記在接受采訪時承認“牛奶河”存在污染問題,表示“我們知道錯誤了,要抓要改”,不能回避矛盾,不要推卸責任。筆者認為,這才是地方執政者應有的擔當。而官方接受監督,承諾解決問題,雖說我們還要觀其行,但對能夠認錯、糾正“瞎話”、講實話之舉,可以先報以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