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東川區的小江,因河水呈乳白色被媒體戲稱為“牛奶河”。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村民稱直接用河水澆灌會導致西瓜減產,而當地環保部門卻稱“符合水質標準”,達到Ⅲ類水質。相比灌溉,更讓許多村民揪心的是飲用水。一直生活在小江畔的大荒地村88歲的老人韓紅英也向記者訴苦,引來的山箐(意為山溝)水很難喝,小江水現在又不能喝?!俺淼煤?,一大股臭烘烘的味道?!崩先苏f。(中國新聞網4月9日)
當我們肯定憤怒于污染河流的始作俑者,也質疑環保部門“水質達標”的說法,但此次事件同時折射出農村飲用水環境問題。
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供水都存在幾個特點:一是供水設備簡單,都是直接從河道、坑塘、山泉、水庫等水源地取水,幾乎沒有凈水處理設施。二是集中供水率低,這也是導致農村地區飲水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的根本原因。三是要從水源地鋪管網到各家各戶,因為不利的地理環境,導致成本較高。
隨著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環保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那么在農村大力廣泛宣傳環保知識,提高村民意識;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將飲水、灌溉等其他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整合之后,進行投資;建立農村應用水源保護監督管理機制;加強農村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加重工業環保違法處罰力度等措施,都可以改善農村飲用水環境。且從現行環境法律體系上來看,急需一部農村環境資源保護法規或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