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鞭炮不但會污染空氣,還會驚擾先人,如果您愿意,可以用您的鞭炮換一束鮮花去祭奠……”在天津憩園公墓,天津市勞模志愿者協會的20余名志愿者開展了“鞭炮換鮮花”文明祭掃勸導活動,勸導市民摒棄陋習、文明祭掃。(《渤海早報》)
志愿者開展“鞭炮換鮮花”活動,提倡文明祭掃,無疑值得稱道。畢竟,燃放式祭掃方式,與時下倡導的“低碳、生態、環保”的生活方式不符,還容易產生垃圾、廢氣而污染環境,并容易引發火災。而“鮮花祭掃”與燃放式的燒紙錢、“別墅”、“轎車”等祭掃相比,更顯得文明、環保、低碳一些。
時代在變化,社會生活也在變化,掃墓觀念、祭掃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即由原來陳舊的祭掃方式向現代的文明祭掃、低碳祭掃方式轉變。這樣既可以表達對先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哀思,又能摒棄祭掃陋習,倡導綠色文明的祭掃新風。
其實,祭奠先人,是用鞭炮還是用鮮花,檢驗著一個人的文明程度。獻上一束鮮花,美麗莊重,用鮮花、三鞠躬代替燒紙錢、放鞭炮,讓人遠離污染、遠離噪音、避免火災,這樣的祭掃才會開出文明之花。因而,開展“鞭炮換鮮花”活動,換出的是文明新風。
清明掃墓祭祖,是一種傳統民族文化,追求的是一種精神思念,應該更多地強化追求精神意義上的追思,不能一味地停留在物質層面的表達上。而比較正確的表達方式就是要移風易俗、摒棄陋習,倡導科學、文明、低碳的祭掃方式,樹時代文明新風。而“鮮花祭掃”,正是這種正確的表達方式,值得肯定與倡導。
當然,祭奠新風也不能局限于“鮮花祭掃”,還有“網上祭掃”、“水上祭掃”、“植樹祭掃”、“音樂祭掃”等,都值得嘗試與推廣。總之,只要有利于崇尚文明、反對迷信、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祭掃方式,都應該倡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