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3月23日電(記者 李放)各具特色的二層小樓與周邊成片的油菜花海相映成趣,清澈見底的溪水旁一群群小孩嬉笑玩耍,5米一個的太陽能路燈把即將入夜的納灰村襯托得更加靜謐……
這是地處中國西部云貴高原上的納灰村呈現給游人的景象。
納灰村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美麗的萬峰林腳下,是一個只有400多戶的小村寨。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村中有一半人長年在外地務工。近些年來,由于周邊產業園區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和旅游開發,不少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鄉,或在村寨附近打工,或就地創業。
“現在打工的地方離家只有20分鐘車程,賺的錢不比在廣東少。”村民查南勇此前一直在東部地區務工,隨著黔西南州以產業園區帶動城鎮化發展,他在村寨附近的園區找到了工作。“選擇回來還因為村寨的生態和生活環境比那邊好多了。”
2012年中國城鎮化率超過52%,已經達到世界城鎮化的平均水平,但中國的鄉村比例依然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僅貴州全省鄉鎮就超過1500個。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新一屆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專家認為,新型城鎮化發展離不開“美麗鄉村”建設,應充分發揮“美麗鄉村”建設與城鎮化二者優勢,將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推動經濟發展有機融合,形成優勢互補的發展態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專家黨國英認為,新型城鎮化能夠給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帶來巨大幫助,但同時新型城鎮化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鄉村景觀消失、工業化污染等許多問題。
記者在多地農村看到,隨著城鎮化的加速發展,農村原有的傳統住宅和一些具有民族風情的村寨開始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一棟棟整齊的紅磚白瓦房。不少村民告訴記者,村里的環境在改善,和城里越來越像,但卻少了原有的鄉村風貌。
“全國文明村”江蘇永聯村黨委副書記吳惠芳認為,美麗鄉村建設一方面可以解決各地在城鎮化過程中“千村一面”的“臉譜化”問題,另一方面則可以硬性的方式以規范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發展,減少或避免由此帶來的污染問題。
“村里的環境改善了,來萬峰林玩的人也就愿意在村里多留一陣子。”村民岑繼興在家門口辦起的農家樂如今每年收入超過20萬元,而全村的農家樂如今已有40多家,加上其他輻射產業,全村年收入2000多萬元。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真懷認為,新型城鎮化可使醫療、教育等優質社會資源和公共服務惠及更多人群,美麗鄉村建設則可發揮改善生態和生活環境,助推旅游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等城鎮化沒有的優勢,二者可實現有效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