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老齡化社會的根本:消費的欲望和能力是隨著進入老年而逐漸消退的,社會老齡化就意味著市場的萎縮,唯一會增大的就是醫藥等社會負擔,老人不像孩子,孩子有未來,而老人是沒有未來的。
筆者在這個專欄里已經不止一次地提到社會的老齡化問題,看來有必要再提一次,因為全國政協委員楊玉學在兩會期間居然公然宣稱“老齡化是社會進步表現”,因為“歐洲,日本也經歷了老齡化將是今后人口發展的一個常態化過程。老齡化”,因為歐洲日本有這個現象,所以我們就應該有,否則就是落后。這位政協委員還滿懷豪情地宣稱“老齡化將是今后人口發展的一個常態化過程”。
社會的老齡化真的是這么可愛的事情嗎?
日本有一家以建設公寓住宅為主的建筑公司叫“株式會社長谷工公司”,日本一本專門向股民分析上市公司財務情況的季刊《會社四季報》一次在解釋長谷工公司為什么長期股價低迷的理由時是這么說的:“在一個老齡化社會里,公寓住宅建設是沒有前途的”。
這句話就說明了老齡化社會的根本:消費的欲望和能力是隨著進入老年而逐漸消退的,社會老齡化就意味著市場的萎縮,唯一會增大的就是醫藥等社會負擔,老人不像孩子,孩子有未來,而老人是沒有未來的。
對老齡化社會最大的不安就是“誰來養這些老人?”,這里面的“養”有兩層意思,一層是經濟上的撫養,還有一個意思則是生活起居上的照顧。
不少人有一種誤解,以為有了養老金就不存在經濟上撫養的問題了,先不要說現在中國的養老金制度還很不完善,其實從根本上來說養老金制度就只是一種賬面的形式,并不解決真正的經濟問題。現代社會的所謂養老金制度就是一種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一起來贍養因為年老而喪失了勞動能力的那部分社會成員的方式,至于一個人在有勞動能力的期間積累了多少養老金都只是一串符號而已,這一串符號在真正退休之后會轉變為怎樣的生活水平是由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來決定的,也就是取決于社會勞動者所能創造出來的社會財富。老齡化社會中能進行勞動的人口比例減少了,創造出來的社會財富自然就減少了,養老金能折算出來的現實價值自然就只能減少。
有沒有什么解決方法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延長退休年齡,讓老人們繼續勞動自己養活自己,這就是歐洲日本正在發展的方向,還有一種就是寄希望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一個勞動人口能夠撫養更多的非勞動人口。前一種方法很現實,但很痛苦,七十歲的老人還必須繼續工作來撫養自己的圖景并不完全是空想,第二種則很不現實,連全職家庭主婦的妻子都不可能實現的中國怎么可能再增加撫養人口呢?
在生活照顧老年人所帶來的負擔相信大家都有體會,然而有一種古怪的說法是:“國家養,政府養或者社會養”,似乎國家,政府或者社會是一種有神奇魔力的符咒,一念就靈了。但筆者要很遺憾地對這些人說,在老齡化問題面前,無論是國家,政府還是社會都無計可施,從理論上就無計可施,因為老齡化社會是一個老人占多數的社會,年輕人屬于社會成員中較少的群體,而這些少數人一邊要進行生產勞動來養活自己和多數的老人,一邊還要分身來照顧多數的老人,這是不可能做到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不少人把解決照顧老年人問題的希望放在建設養老院上面,其實就是所有的老年人進養老院,這個養老院也要有服務員才行啊,在老齡社會中能找到那么多年輕人來當服務員嗎?這些服務員的工資又由誰來付呢?
那位楊玉學委員還很想當然地說“老齡人口的上升是階段性的,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到了一定時期肯定會放緩。總會達到一個平衡”,這還是一種沒有根據的希望。當然,最終會達到一個平衡,但誰也不知道這個平衡到底是一個什么模樣。現在唯一所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達到這個平衡!在這方面日本有很慘痛的教訓,這四十年來日本厚生省所編制的年金計劃永遠是失敗的,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們一直以為人的平均生命會有一個極限,屆時社會會達到平衡,可是四十年過去了,日本人發現社會成員的平均壽命居然是一條斜率一定的直線,到現在還根本就看不到任何減速的跡象。希望這位楊玉學委員去研究一下中國人均壽命在這些年中的變化,比如現在還會有人認為“人生七十古來稀”嗎?
如果一定要找一個老齡化社會的好處的話,那可能是有助于世界和平?老年人的火氣和血氣不像年輕人那么旺盛,而且戰爭已經超出了老年人在生理上所能夠承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