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年前,很多人對PM2.5還不認識。但現在,人們雖未必知曉PM2.5的準確含義,但已經知道PM2.5意味著空氣污染。在這種情況下,給PM2.5取個中文名似乎并無太大必要,如果因而勞民傷財,更不可取。因此有網友質疑,治理比取名更重要。
從網友紛紛參與此事來看,給PM2.5取名確實頗受關注。粗略地看,網友的參與分為三類:一類較為嚴肅地參與,比如有給PM2.5取名微塵、危塵的,有取名侵肺顆粒、超微懸浮顆粒的;一類純屬插科打諢,比如有取名幸福顆粒的,也有取名下午兩點半的;還有一類是專門吐槽的,比如毒塵、小250砒霾、毒霧,等等。
一場嚴肅的征名,為何變成了網民吐槽的狂歡,演變為一場表達不滿的行為?細思之,不外乎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霧霾天頻現,PM2.5猖獗,已經嚴重損害了公民健康,說其是毒霧、毒塵并不夸張,這從每個人的切身體會以及相關醫療數據中找到佐證。另一方面,霧霾天不斷,但治理效果似乎不佳,或者說并沒有達到公眾預期,從而導致公眾憂心忡忡和心懷不滿。日前,馬云在演講中稱,相信十年以后中國三大癌癥將會困擾著每一個家庭,肝癌、肺癌、胃癌。其中,肺癌是因為我們的空氣。這絕非危言聳聽。空氣污染在持續,人們不堪忍受,艱于呼吸,突然傳出要給PM2.5的消息,無疑成為人們表達無奈和委屈的一個出口。
馬云認為,什么是最基本的幸福感,就是沐浴陽光。沐浴陽光,三點水的木,就是要有水,要有木,要有食品,要有陽光,不管你掙多少錢,你享受不到沐浴陽光的時候,其實是很大的悲哀。呼吸到新鮮空氣本來是權利,卻成了一種奢望,一種不多見的驚喜,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諷刺性和詰問效果,這足以說明當前的空氣污染已經成了全社會的集體痛感,加快治理步伐,正當其時。
根據報道,經過專家討論,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已確定將PM2.5的中文名定為“細顆粒物”,目前PM10的中文名為“可吸入顆粒物”,以后還有PM1的出現,可以稱為“超細顆粒物”。一場取名活動似乎告一段落,但真的能告一段落嗎?網友借給PM2.5取名,是宣泄,更是期待,但愿職能部門從中能夠真正讀懂了民意,有壓力、有動力,盡快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