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一年一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季”漸至分水嶺,媒體對大學生就業的關注也逐步升級。有報道稱,“研究生就業不如本科生”的說法被證明為噱頭,研究生就業“難在求職觀”。
確實,以“高不成、低不就”“死在編制里”等為特征的高學歷者“失衡求職觀”,與當前學歷貶值、工作崗位供給下滑的就業市場狀況之間的矛盾,是引起高學歷者“就業難”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連年呼吁轉變就業觀念、連年遭遇“就業難”的客觀情況也表明,在高學歷者自身因素之外,阻礙理性求職觀的形成還存有多重原因。
其一是社會對“好工作”的狹隘定義。如今,人們將“好工作”貼上了“基本工資高、其他福利好、工作壓力小、發展前途大”的利益標簽,社會對個體的承認也多數唯物質論、唯結果論,對于即將走入社會、渴望再次得到認可的高學歷者,順應普遍期待、對“好工作”趨之若鶩,實屬情理之中。
其二是高校迷失于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理論上,大學培養的是兼具理想信念與知識技能的全面人才,大學生該是引領社會進步、文明的中流砥柱;實際上,目前國內多數高校未能抵御社會浮躁氣息之來襲,多以考學率、就業率為考核要素,“豐富閱歷、服務社會”的價值觀教育大多只停留于校訓,大學生對自身責任感、使命感認識不足。
其三是輿論對求職觀形成的無益引導。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媒體為吸引關注度,依托不具代表性的抽樣數據,對高學歷者就業形勢作出了不盡科學的分析判斷,有意無意地制造、放大了“一次就業,決定一生命運”、“就業好壞與教育成敗等同”的噱頭和假象,影響到高學歷者理性求職心態的形成。
因此,當前呼吁高學歷者扭轉求職觀,其著力點不應只有求職者本身。也許只有社會扭轉價值觀、高校重拾理想教育,高學歷者“就業難”才能得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