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河南地方“兩會”結束各項議程,五年一屆的人大代表實現新老更替。不管是對過去5年的總結還是對未來5年的展望,“中原經濟區”都是被高頻提及的詞匯。
在新型城鎮化成為國家未來發展戰略的背景下,中原經濟區如何持續探索“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依然是該省“兩會”代表們關注的焦點。
爬坡過坎
2012年河南全省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總量位居中部第一,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按可比價格計算,GDP總量為5年前的1.7倍。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認為,從2005年河南省GDP首過萬億,到2012年破3萬億,如此快的增速在全國是不多見的。特別是在2012年全球經濟增速下滑的復雜形勢下,河南搶抓產業轉移機遇,經濟增速高于全國,總量達到了一個新臺階,成為繼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之后,第五個跨越3萬億俱樂部的省份。
但若從增長速度來看,在“中氣十足”的中部,河南明顯落后,10.1%的GDP增長速度與排第一位的安徽相差2個百分點,與山西并列第5位。不過在谷建全看來,河南的經濟增速整體還是在一個高位區間,而且在全國其增幅的位次也是在上移的。
與總體經濟增速墊底相比,河南的進出口數據則是一枝獨秀。2012年受全球宏觀經濟下行影響,中部六省對外貿易呈現放緩態勢,其中進出口總額上,江西、山西、湖北三省增速均在10%以下,河南則逆勢上揚,增速高達58.6%。這其中,富士康的貢獻功不可沒。
谷建全分析說,作為內陸省份,河南外貿依存度低,出口一直是個大問題。作為外向型企業富士康的落戶,使這兩年河南的進出口額屢創新高。
據河南商務廳公布的數據,2011年河南省進出口總額達326.4億美元,增長83.1%。進出口增速僅次于重慶。2012年1-11月,富士康集團下轄企業進出口258.5億美元,同比增長2.4倍,占河南全省進出口總額的55.8%。
河南省長郭庚茂在其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在對未來5年河南經濟增長的描述是:綜合實力再上一個大臺階。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力爭高于中部地區平均水平。2017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5萬億元,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地位進一步凸顯。
河南一位要求匿名的學者認為,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一般是指高出2個百分點,而在和中部兄弟省份的競爭中,則強調了“力爭”,說明實現這個目標還是有難度的,明顯是底氣不足。
在前不久召開的河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郭庚茂也曾表示,河南省已進入爬坡過坎、攻堅轉型的關鍵期,既存在參與全球分工體系、承接跨國跨境產業轉移擴大出口、利用世界性資源的原有機遇,又面臨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還面臨著需求不足、發展活力弱、綜合競爭力低等突出矛盾。
城鎮化加速
作為農業大省,城鎮化水平低一直是影響河南發展的一大突出問題。2012年底,河南城鎮化率達到42.4%,比5年前提高了8個百分點。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卻依然明顯。
2010年河南省的城鎮化率為38.8%,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差10.8個百分點;2011年提高到40.6%,與全國的平均水平相差10.67個百分點;2012年達到42.4%,與全國的平均水平相比同樣差超過10個百分點。
河南省長郭庚茂曾表示,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是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提升質量和效益的戰略重點,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在其所作的河南《政府工作報告》中,則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實現新突破”列為2013年的重點工作。
從2013年起,河南省城鎮化率每年年均提高約2個百分點,2017年達52%以上,比2012年增長約10個百分點。以河南目前的1億人口基數計算,每年將有200萬農民進城轉化成為市民,若以中國當前農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在10萬元計算,每年城市化所帶動的投入將在2000億。
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蘇認為,在河南的城鎮化過程中,年均2%的城鎮化率已是比較高的速度,過去幾年最高達到1.8%。在承接農業人口進城路徑上,《政府工作報告》則提出,“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把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的重點放在中小城市,鼓勵引導就近城鎮化。”
王永蘇認為,“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不僅符合城鎮化的要害和本質,也符合國務院批復的《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對河南新型城鎮化方向的要求。
優化城市布局上,《報告》則提出,強化中原城市群內在聯系和功能互補,促進交通銜接、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增強整體效應。2013年河南將建成首條城際鐵路——鄭開城際,并將加快鄭州至機場和鄭焦城際鐵路建設,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網建設步伐也將進一步推進。
河南省人大代表高天增認為,隨著連接省內、省外高鐵的開通,河南正在進入高鐵時代,與全國的距離縮短了,交通更便捷了,對吸引人才、項目、資金更有優勢。高天增舉例說,像一些高技術人才,即便是把家安在北京,到河南工作也不會覺得太遠,兩個半小時就到了,之前雖然也有航空交通,但高鐵的全天候性、經濟性更強。
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報告》強調繼續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著力發揮鄭州、洛陽等城市龍頭帶動作用,做大做強省域中心城市,加快發展縣城和縣級城市,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中心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城鄉統籌、互促共進的現代城鎮體系。
推動鄭州升格
河南“兩會”期間,一份呼吁支持鄭州申報副省級城市的建議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份由16名人大代表聯名提交的議案,建議河南省委、省政府研究“關于鄭州市申報副省級城市有關方案”,積極向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爭取,支持鄭州市申報副省級城市。
作為聯名代表之一,河南省人大常委、河南省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云龍認為,鄭州已具備副省級城市的各項指標和條件,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5650億,在27個省會城市中經濟總量位居第4位,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經濟總量位居第11位,并呈持續上升勢頭。財政收入、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從區域布局上看,目前中部只有武漢一個副省級城市,批準鄭州市為副省級城市,對于中央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戰略,‘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戰略,推進區域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影響和輻射我國西部地區加快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王云龍說。
自河南提出城市群發展戰略以來,如何提高鄭州的首位度、影響力、輻射力一直是各界議論的焦點,將鄭州升格為副省級城市的建議也多次被提及。2012年的河南省政協會議期間,民革河南省委在提交的《關于推進大鄭州都市區發展的建議》的提案中,就建議將鄭州市升格為副省級城市。
2012年的全國“兩會”上,河南籍全國人大代表陳澤民在更高平臺上提出了鄭州升格的話題,并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將鄭州上升為副省級城市的建議》。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河南省內,將鄭州升格已成為較為普遍的呼聲。
王云龍認為,河南搞中原經濟區、搞新型城鎮化都要有龍頭;中央支持中原經濟區建設從哪些方面著手,副省級城市是一個很具體的體現。“這是河南一億人的期盼,也是建設中原經濟區必須的。”王云龍說。
在王云龍看來,城市平臺對高科技產業、教育科研資源的影響非常大,搭建高端的科技平臺、產業平臺、研發平臺,引領支撐產業發展,都需要相應的城市環境配套。王云龍舉例說,像河南一億人,中科院在鄭州卻沒有一個直屬研究機構。此次兩會期間,他就建議河南省和中科院聯合在鄭州市建設直屬的生物產業研究中心,直接把科技資源、人才資源和中原經濟區進行對接。
鄭州市正式升格副省級城市前,代表們還建議河南省委、省政府參照有關省賦予省會城市的經濟管理權限,積極向中央爭取賦予鄭州市副省級城市的部分經濟管理權限。將省級在項目審批、規劃、土地、環評等方面的部分權限下放或委托鄭州市行使。
議案同時還建議支持鄭州市進行區劃調整,將鞏義、滎陽、中牟、新鄭、登封、新密撤縣(市)改區。六縣(市)的建設規劃調整不僅能夠拓展鄭州都市區的發展空間,而且能夠改善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區,為鄭州都市區建設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