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事件引發的連鎖反應,令今年的“9·18”具有了特殊意義。昨天,一些城市再次出現了民眾自發組織的保釣抗議活動,但與之前相比,抗議活動要理性有序得多。
在廣州日本領事館門口,幾位市民撿拾人群留下的垃圾,并大喊“注意衛生”。在深圳,“@深圳公安”一早便發出數條微博,提醒群眾應依法、理性表達愛國熱情。抗議活動開始后,游行隊伍按照既定路線行進,眾人高喊“中國加油”等口號,并沒有出現太多過激行為。昨晚,“@深圳公安”在微博中稱:“在今天深圳市民自發組織的紀念‘九一八’保釣愛國活動中,市民群眾高舉國旗和愛國標語、高呼愛國口號,充分表達愛國訴求,過程中大家始終保持理性、文明守法,秩序良好,沒有發生打砸等過激行為,充分體現了深圳市民愛國、愛家、愛深圳的精神風貌。在此,警方感謝市民群眾的支持與配合!”
這些天,“理性”成了出現在網絡和各大媒體的高頻詞匯。理性之所以被呼喚,是因為確有非理性的現象存在。這種非理性不僅體現在赤裸裸的暴力行為之中,也體現在部分公眾對于一些核心問題存在認識上的不足。
譬如在抗議活動中,針對日本的標語、口號形形色色,許多標語口號看似血性十足,卻經不起推敲,甚至反映出對日本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而這些口號和標語,又恰是抗議者心態最真實的寫照。眼下釣魚島爭端并未平息,此時我們確有必要自問,我們真的了解日本嗎?我們真的了解我們的抗議對象嗎?我們了解我們的對手嗎?
早有網友在微博中提醒,日本并非一些人眼中的小國、弱國,“小日本”可以視作一種情緒化的表達,卻不可取代理性客觀的認識。日本人口超過1.2億,居世界前10位,領海及專屬經濟區面積達400多萬平方公里,總經濟規模世界第三,更重要的是,其科技教育水平、國民素質等都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國際形勢黃皮書》中,對包括西方七國和“金磚四國”在內的11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進行了分析評估并給出排名,結果日本位居第二,中國位居第七。這是一個強大的對手,是一個需要我們冷靜下來好好了解的國家。
日本社會流傳一句話:“管好自己,不給社會添麻煩。”在日本,人們會把可樂瓶上的商標紙撕掉,丟進可燃物的垃圾桶,再把瓶子塞到裝瓶罐的垃圾桶內(因為瓶罐回收后也需要工人把商標紙撕掉)。日本雖然汽車密度大,也有交通擁堵的時候,但鮮有車輛違規搶行。也有網友在微博中分享了這樣的記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本人在大學讀書,古文字課老師布置一作業,過了一周,老師送走日本留學生后特意將我們留下。為何?完成作業最好的竟然是日本人。那一次,這位父親死于抗日戰爭的老師真的生氣了!”這些并不宏大的事例,卻可以讓我們窺見一個真實的日本。
但眼下看來,許多人并不愿花太多氣力去了解日本。他們對日本的認識多是來自道聽途說和影視作品中的模糊片段,相較于認真地了解、分析、研究對手,他們更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甚至于,當相關資訊的獲取已經十分便捷,當已有人將大量事實和例證呈現在其面前,他們仍寧可選擇緊閉雙眼,逃避真相,采取一切方式“捍衛記憶”。而當這種存在缺陷的認識同高漲的愛國情緒相結合,往往會導致非理性言行出現,將“愛國”變成“害國”。
國恥不可遺忘,主權和領土問題不能妥協。但愛國并非簡單的情緒宣泄,需要理性認知的支撐。國與國之間的較量也不能僅憑高談闊論和盲目自信,不能做到知己知彼,便容易迷失方向。承認對手在某些方面的強大,不是長他人志氣;認識對手,是理性愛國的題中之義。當愛國激情在胸中激蕩之時,我們也該冷靜下來,好好了解一下日本,了解一下我們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