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排澇問題,需要標本兼治。公眾參與、信息互動是標本兼治的措施;落實責任制,部門協作應急是面對城市水患無奈中的治標之舉,有助于減少損失,這樣的應急預案不可缺少;城市發展,需要科學合理規劃,防患為上,這是治本之策。
首先,公眾參與、信息互動。溫州是個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夏天臺風來臨,經常會遇到傾盆大雨威脅城市排澇的情況,溫州《政情民意中間站》欄目在2009年和2010年先后制作播出了兩期節目《城市可不可以不積水?》、《再話城市積水》,通過社會公眾參與互動的形式尋找城市積水的癥結和及時排澇的對策,并回顧總結了措施落實到位之后的成效。可以推廣借鑒的經驗是:充分聽取民意、廣集民智,共同尋找城市遭到暴雨侵襲時的積水點,有針對性地尋求盡快疏導水流的方案;在災害性天氣來臨的時候,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短信等多種媒體主動及時發布信息,利用電信、互聯網技術,熱線電話、微博等實時互動,搜集信息,廣而告之,以人為本,及時疏散,安全第一。
其次,協作應急、責任到位。以溫州這幾年的城市排澇經驗,必須動員各部門力量,協同作戰,分工負責、責任到位。首先需要做好信息發布溝通,其次做好安全疏散,還要做好交通疏導,針對城市積水具體原因解決問題,比如,需要清理污物,暢通排水道,避免堵塞;對于周邊水位落差可能倒灌等無法排除的情況,需要專門的機器合理抽水分流。可能氣候因素,這兩年溫州市區的排澇問題有所改善,而平陽等地似乎并無改善之舉,到底是地理因素呢還是責任缺位?需要群眾一起參與分析。
再次,合理規劃、防患為上。亡羊補牢,經歷過城市水患之苦,痛定思痛,根源在于城市發展中忽視了地下工程的建設。治本之策是重新審視我們的城市規劃,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逐步完善。水是寶貴的資源,尤其對于北京等北方缺水地區的城市而言,需要合理承受雨水滋潤的空間,可以采用上接、下引等措施,比如在一些建筑物的樓頂設計一些蓄雨水的池子功能,開辟必要的地下水容納空間,積聚寶貴的與水資源,關鍵在于雨量的信息發布和規劃設計引水渠道的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