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已久的“養老金入市”話題最近有了新動向——上周,媒體報道,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受廣東省政府委托,投資運營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存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外界普遍認為,廣東首開養老金入市的先河。因為盡管這批養老金主要投資固定收益產品,但仍會有少量入市。
其實,無論養老金入市與否或者入市規模有多大,政府操作養老金的目的應該只有一個:讓養老金實現保值增值,使老百姓能領到更多的養老金。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等國的養老金已經入市多年,它們的一些經驗與教訓值得我們借鑒。
澳大利亞:政府監管,市場化運作
1992年,澳大利亞政府改革養老金制度:在強制企業為員工交納養老金的同時,鼓勵個人為養老投資。多年來,澳大利亞政府規定,企業要支付相當于員工稅前薪水9%的資金作為員工的養老金,明年7月1日這一繳納比例將會上調至12%。此外,政府還通過減稅鼓勵個人有計劃地將資金投入養老金賬戶中。政府規定,如果個人將積蓄放進養老金賬戶,不僅可以少納稅,還能獲得政府的補貼。
2011年,澳大利亞養老基金總額為1.3萬億澳元(約合8.85萬億元人民幣),排名全球第四位。如此巨額的資金,并沒有統一的機構來管理,而是由大大小小的養老金管理公司進行運作和管理。
澳大利亞養老金管理完全按市場規則運作,既沒有法定的最低收益率,政府也不會為老百姓提供任何本金擔保,但個人可選擇由哪家養老金公司幫助管理自己的養老金。從2005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亞實行自由選擇養老金公司的制度。老百姓可以自己上網查看資料、進行比較,在眾多的養老金管理公司中挑選滿意的。澳大利亞業內分析師說,如果你不滿意這家管理公司的投資風格,或者認為這家公司收的管理費太高,可以隨時調換到另一家管理公司。只要一個電話,就可以約到管理公司的理財師免費上門,向你解釋養老金的投資方向等。
澳大利亞市場上有300多家養老金管理公司,其中管理資產超過10億澳元(約合65.9億元人民幣)的大型養老金公司超過100家,最大的18家管理資產均已超過100億澳元(約合659億元人民幣)。每家養老金管理公司的投資風格不同,不過股市基本上都是它們投資的重要方向。即便在前兩年股市低迷時,澳大利亞股市新增發的股票里,仍有6成股票是由養老金管理公司購買的。 澳大利亞養老金管理公司還經常投資于國內一些長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時幾家養老基金組成財團收購或者建設基礎設施項目,包括機場、港口、高速公路、發電廠、體育館、醫院甚至監獄等。
這些養老金管理公司并不是年年都賺錢的,有些年賬面也有浮虧。即便如此,澳大利亞人還是愿意把錢放進養老金管理公司中。很多澳大利亞人認為,就算是把錢放在銀行也在貶值;而做投資,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強的投資能力,所以干脆把錢交給投資專家去做。當然,他們相信這些養老金管理公司的前提是:即便澳大利亞政府不對養老金的本金做任何保證,但其對管理公司進行了嚴格監管,確保所有各方按照法律行事:資產管理者努力保證資產的安全;受托人按照信托法行事;投資顧問不會鋌而走險。
英國:投資廣泛,但存爭議
英國養老保險制度主要由國家基本養老金、企業職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等制度組成。近幾年的英國養老金改革,主旨是推動企業職業年金的發展,以便政府從沉重的財政負擔中得以解脫。
企業職業年金制度的特點是集中個人和企業的部分養老儲蓄,由專門的信托基金公司管理。具體說來,企業職業年金包括確定受益型(DB)、確定繳費型(DC)和二者混合型,主要投資以股票為主的資本市場。DB模式下,企業年金繳費金額不確定,計劃發起人或管理人向計劃參與者作出承諾,保證其可以在退休后按照事先確定的金額領取養老金。DC模式下,企業年金計劃的繳費比例或金額是確定的,計劃參與者退休后的養老金總額是繳費與投資收益之和,投資風險由計劃參與者自己承擔,現在英國大部分的養老金都是DC模式。
英國養老基金持有較高比例的長期資產。2009年底,在英國養老金資產組合中,長期投資占比高達85%,主要包括公司股票、公司債券、公共債券和不動產等資產類別。另外,在英國資本市場上,養老資金還是超長期國債(30年和50年國債)和通脹指數掛鉤國債的最主要需求者。養老資金偏好長期投資可以用其資金性質和資金規模來解釋,它可以通過更加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和更長的持有期限,來降低資產組合的短期波動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并因此獲得更高的收益率。
投資股市的那部分養老金一般都力求穩健。構成倫敦股市《金融時報》100種股票指數的公司都是養老金的青睞對象,如英國幾乎每一只養老金基金都持有英國石油公司的股份。
英國養老金基金具有更廣泛的投資權。這是為了保證在最大限度的組合投資中使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因此,養老金基金可以不受投資類型的限制,只要是對受益人有利的投資,只需一項書面聲明,說明指導其作出投資決策的原則,即可以付諸投資行動。正是因為這樣,近年來一部分英國養老金基金開始逐步增加“另類資產”的配置比重,如中小盤股票、不動產、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基金、新興市場和量化投資等另類資產的投資比例。2009年底,“另類資產”占養老金資產的比例高達15%。同時,伴隨著養老金另類投資的增加,其投資收益的波動性隨之加大,進而又推動了養老金對各種衍生產品等風險規避工具的需求。
英國養老金基金投資廣泛,但不能保證每次都賺。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英國股市一度大幅縮水,最高時曾導致全英國養老金基金一年內損失150億英鎊(約合1500億元人民幣),一度導致英國民眾的不滿。時至今日,如何從立法層面解決養老基金的“安全性”問題仍然是英國人關注的焦點。
美國:入市與否,個人決定
美國養老金由聯邦社保基金和形式多樣的個人、企業補充養老金構成。
聯邦社保基金起到養老保障基本支撐作用,其風險承受能力弱,以保值為首要目的。法律規定這部分養老金基金主要購買政府債券,這項社會保障信托基金屬于預算外的費用,政府安排預算的時候不管怎么樣,基金里的資金是不能動的。
美國還有各類補充養老金基金,如地方政府及企業雇主發起的養老金基金,這些基金一般進入資本市場。很多美國人參加的401(K)計劃,就屬于這一種。截至2010年年底,401(K)計劃資產總額約為3.1萬億美元 (19.5萬億元人民幣),占美國養老金總額的17%左右。在401(K)計劃的資產配置中,股票型基金占比最大。2009年,401(K)計劃中41%的計劃資產用于投資股票型基金,9%投資于股票,45%是其平衡型或偏債型的基金,只有5%是貨幣基金。
入市以來,401(K)計劃經歷過大起大落——從上世紀70年代末創立到2000年前,401(K)計劃曾經風光過;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401(K)計劃一度縮水;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401 (K)計劃損失不小,最嚴重的時候損失了兩萬億美元(相當于12.6萬億元人民幣)。
正因為401(K)計劃風險不小,所以是否參加全憑個人決定。個人有權選擇養老金進行保守型投資,不進入401(K)計劃。當然這就要放棄部分稅收優惠。因為個人用于 401(K)計劃的資金不記入當期納稅,這等于減免了當期的稅收。即便進入401(K)計劃,賬戶中的資金交給第三方進行管理,大多數401(K)計劃賬戶可有若干種投資組合方式,個人可以自主選擇投資組合。當然,最后能不能選到穩賺不賠的組合,全看個人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