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公共傳媒上,有關城管的新聞一直沒斷過。遺憾的是,負面新聞居多。就我接觸到的一些城管官員或城管隊員來說,他們中不少人總覺得自己很委屈。重塑城管形象,已經成為城管公共關系的一項重點工作。
最近幾天,經媒體報道,幾組城管隊員列隊展示拳腳的照片引起關注。畫面上的城管形象,都是一色的制服、齊整的動作和軍事化訓練,看上去的確威武。城管部門主動披露這些照片的目的,用意或許在于宣傳自己乃紀律部隊,但傳遞給民眾的,卻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信息。這些照片,實際上強化了城管作為暴力機構的形象,在輿論的批評聲中,不時可見這樣的質問:城管的拳術是為了對付誰?
當然,管城管的官員們也可以回應說,城管的拳術并不是為了對付誰,而是為了自衛。但這不僅需要用言語來解釋,更要用行動來證明——為什么獨獨要檢閱城管隊員們的隊列和拳術,而不是深入執法現場去檢閱城管隊員們的執法態度和服務水平?為什么獨獨偏愛“軍事化”的展示,而不是沿襲“溫良恭儉讓”的傳統美德或尊奉“為公民服務”的現代行政理念?
如果我們把城市管理看作是一種公共服務,那么城管隊員的主要工作應該是服務性的,而不是自衛性的,更不是“戰斗”性的。城管隊員在遭受攻擊的情況下,當然也需要自衛——那一定是特例,而不是常態。常態應該是文明執法,即便是城管隊員執法過程中遭到言語攻擊,隊員們也應保持克制。這種紀律部隊的“克制”和“忍讓”,才是城管隊員們真正迫切需要學習的。
其實很多沖突的個案都源于不克制。比如發生在遼寧省遼陽市的張松等三名城管隊員打人致死案,就是城管執法不克制所導致的惡果。根據法院一審查明的情況,2011年5月3日10時許,3名被告人乘城管執法車在宏偉區龍源小區巡查時,與40多歲的戶主周曉明發生了爭執。周曉明先伸手到車窗內打了張松面部一下,3名被告人隨即下車與周曉明用拳腳相互廝打。在周的兒子明確告知其父有心臟病之后,對打本已結束,但“雙方再次發生口角,周曉明低頭沖向張松,張松用拳擊打周頭部,致其當場倒地……因搶救無效死亡”。
城管隊員在執法過程中 “不克制”,“不忍讓”,源于兩個錯誤觀念。一個叫“是他們先動手的”。誠然,無論誰先動手的,都不對。但城管隊員是執法者,是公權力的代表。你的任務是制止惡,而不是以惡制惡。更何況,公民對城管惡語相迎甚至拳頭相向,多數時候不過是情緒過激。哪怕維權過度,有時還是城管執法違法在先。在最大的克制和忍讓中還能實行執法的目標,這才是值得宣揚和推廣的經驗。
另一個流傳更廣的錯誤觀念,叫 “我們又不是神仙,我們也是人”。這句話很對,城管也是人,也有自尊,也有脾氣。強調克制和忍讓,不是否認城管的自尊,更不是讓城管去做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其實以中國公眾的要求來看,只要城管隊員沒有特權意識,能平等待人、文明執法就夠了,這恰恰是渴望城管有人性。 《人民日報》最近連續用大篇幅來討論城管執法問題,其中有一篇文章就叫 《城管只有“蹲下身”,才能“服人心”》。這個標題太好了,我們的城管官員和城管隊員真的需要“蹲下身”,來接接地氣。所以我在想,下次咱城管業務訓練,能不能別拉到部隊去——還是拉到星級酒店和飯店里去,拉到知名企業的客服中心去,讓城管隊員們先學學如何待人接物,學學如何心平氣和地應對各類刁鉆的客戶。
“戰斗”斗不出文明執法。打磨掉“戰斗”意識,樹立起服務精神,這才應該是城管的工作方向和業務目標。
(作者為海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