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與官員有關的各類“門事件”頻繁發生、各種“雷語”層出不窮,涉及領導干部的“花邊”新聞甚至比娛樂八卦更加吸引大眾眼球,嚴重丑化了公眾對官員群體的認知,極大地降低了人民群眾對公權的信任度。從那些深陷輿論漩渦的官員身上,我們看到了“官德”缺失所結出的“惡果”。
所謂“官德”,乃是為官者的職業道德,是官員的從政之本、用權之道。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干部掌管著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地方的權力,地位特殊,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托,其言行舉止具有放大效應和示范效應,對社會價值取向、社會公德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其“官德”如何直接影響到社會和諧、百姓福禍。這也是古人所說的“治大國者先治吏”、“吏治則國治”的深刻內涵。
令人痛心的是,當前官員“官德”缺失現象日益凸顯。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官德”缺失已成為腐敗屢禁不止的重要誘因,不斷突破老百姓心理承受的底線,令人忍無可忍。《荀子》有云:“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因此,對部分官員的“官德”失范行為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深入探究其成因,對癥下藥,鏟除其滋生的土壤、泛濫的溫床。
加強領導干部的“官德”建設非常重要,也非常復雜,不是誰的“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以筆者之見,“官德”建設需要“三駕馬車”來拉:既需要領導干部加強自身修養,更需要從制度機制上強化約束,還需要社會監督予以輔助。只有把官員自律與制度他律有機結合起來,內外兼修,才能實現“官德”提升,促使領導干部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首先,要大力提升官員的道德素養。縱觀各類“門事件”中的官員主角,都是自身道德修養出了問題,美丑不分、善惡不辨、是非不清、寡廉鮮恥。大哲學家康德有句名言:“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領導干部作為黨的事業的決策者、執行者,要經常“仰望星空”,跳出“小我”看問題,始終站在為人民服務的立場,“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把個人看輕一點,把名利看淡一點,慎微、慎獨、慎交,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
其次,要靠行之有效的制度約束。孟德斯鳩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一條萬古不變的經驗”、“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道德約束不了權力,權力只有用權力來約束。” 而“官德”的核心問題就是用權,“官德”缺失就會造成權力濫用、腐敗滋生,那些被繩之以法的貪官污吏哪一個不是先失了“官德”底線?因此,只有從制度上筑牢堤壩,建立一套規范、一個體系,包括選拔機制、養成機制、監督機制、評價機制等,才能使道德“軟約束”獲得制度“硬杠杠”的威力,讓官員不敢貪、不能貪。
再者,離不開社會監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在網絡時代,“網友曝”已經成為一種具有強大殺傷力的非正常舉報方式,對官員言行具有很強的震懾作用。因此,創造條件讓群眾能反映、會反映、敢反映官員的失德行為是迫使領導干部加強“官德”修養的重要途徑。如果將黨內監督與社會監督有機結合起來,領導干部的僥幸心理必然大打折扣,必會更加自重、自醒、自警,從而自覺加強“官德”修養,嚴于律己,防微杜漸。
總之,“官德”建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其中,領導干部的自覺能動性是內在動力,制度約束是根本保證,社會監督是有效配合。只有將三者統籌運用,打造出“官德”建設的“三駕馬車”,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官員的“官德”水準,從而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高度,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