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的雷言雷語,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每次聽聞,還是會給民眾心理造成強烈的沖擊。
前不久,一句“反正我信了”,暴露的是對百姓生命損失缺乏責任和愧疚。在慰問遇難消防戰士的家屬時的一句“恭喜”,則更令人心寒。而那位炫耀自己“去過60多個國家”副市長,反襯的是他內心對老百姓痛點的漠視或無知。
人們不禁要追問:我們的某些官員到底怎么了?他們的話語如此僵硬、如此缺乏人情味、如此令人懷疑,是官員的個人素質使然,還是他們都戴上了一副體制面具?個中緣由,值得探討和深思。
他們習慣了對我們俯視
文藝評論家梁文道指出,中國的某些官員處處擺官威,說官話,態度傲慢霸道,對上諂媚,對下趾高氣揚。他們這種習氣的形成也跟我們每一個人都脫不了干系。我們平時在遇到官員的時候,不都是點頭哈腰、阿諛奉承的嗎?我們習慣了對他們仰視,他們也習慣了對我們俯視。
梁文道表示,中國官員大多數都是在閉門會議中講話,他們面對的對象大多都是其他官員,而不是民眾。偶有公開場合發言,還都是在講臺上說一些無關緊要、不痛不癢的話,或者是一些豪言壯語,說完后,主持人還會說“感謝××領導精彩的發言”,下面的觀眾也都會熱烈鼓掌。這種現象跟我們多年以來形成的官場文化有很大的關系。
一些官員只聽“上面的”
中國城郊經濟學會副會長張木生表示,這次溫州的鐵路事故,民間有很多聲音,事后的處理和解釋,老百姓都不滿意。原因則是我們的官員沒有把真話說出來。
張木生說,一些官員只對上負責,因為官帽是上面給的,上面讓你怎么說你就得怎么說。為了保證自己不犯錯誤,而無視群眾的要求和呼聲。就像林黛玉進大觀園,不可多說一句話,不可走錯一步路。
部分中下級官員很傲慢
鳳凰衛視評論員杜平批評說,中國一部分官員,尤其是一部分中下級的官員,給人最大的感覺是很傲慢。不管在什么場合,都是以官階的大小來衡量自己和對方的價值,言行處處表現出的是一種官本位心理。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把自己的位置擺放正確,沒有認清自己作為“社會管理者”應該擔負起的責任和義務。首先,他們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高,而且高估了自己的智商,低估了老百姓的智商。他們跟群眾接觸的方式,還有處理一些突發事件的方式,都跟改革開放之前的思維方式一樣。顯然,社會和人民都在進步,而他們卻止步不前。他們認為,群眾對他們的話不用理解,只需要接受就好了,所以他們敢于在一些公開場合,在某些問題上,說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或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或是讓人覺得很可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