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針對該校落選院士曹誼林“人耳鼠”造假一事,專門召開發布會并澄清稱,曹誼林的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軟骨”的科研成果經專家鑒定,是真實的(8月28日《新京報》)。
曹誼林因“人耳鼠”而被世人所知,這只長著“人耳朵”的老鼠與克隆羊一樣,曾經震驚了國際學術界。但在今年6月23日,有媒體刊發文章稱,曹誼林昔日與現今科研搭檔聯袂現身,直陳其學術不端,展示的“人耳鼠”是假的,并稱騙取國家3億元科研經費。這一事件對曹誼林影響巨大,一個直接后果是,在最新公布的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中,曹誼林落選。
為了自證清白,從今年6月21日開始,曹誼林就開始重做“人耳鼠”。8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組織了全國相關領域4名院士和8名專家組成了學術鑒定委員會,鑒定結果表明:與會全體成員一致認為“人耳鼠”的技術是真實和成熟的。而且,經過國家審計署的調查審核,曹誼林經費使用沒有問題。天已大亮,真相已白,事件可以告一段落,但并不能就此終結,因為我們實在不知道,當初面向曹誼林的質疑到底為何而來?
科學離不開質疑,可以說,沒有質疑就沒有科學進步,但這種質疑本身應該是科學的。從目的上講,質疑應該是為科學而來;從原則上講,質疑應該符合科學規律。換言之,質疑者應該拿出真憑實據,應該擺出科學依據,而不能像大街上賣白菜一樣,信口雌黃說白菜有毒。如果不能按照科學的規矩來質疑,那么這就不是質疑,而是中傷。一定意義上,學術中傷比學術造假還要嚴重。學術造假畢竟躲在暗處,還有著一定的理屈心虛,但學術中傷卻把學術無道德赤裸化、惡劣化。任由學術中傷猖獗,那么學術領域將會淪為學術江湖,只剩下人與人的爭斗,而沒有科學應有的正直與清高。
現在,相關方面已經證明了曹誼林沒有學術造假,那么,當初的質疑者就應該站出來,把證據擺出來,讓公眾看看,當時的爭議到底是純真的學術質疑還是齷齪的學術中傷?如果質疑者手中有證據,能夠證明疑之有理,特別是有核心證明表明“人耳鼠”是假的,騙取國家3億元科研經費是真的,那就應該得到理解和支持。反之,質疑者就難逃學術中傷的嫌疑。
這幾天,因為饒毅和曹誼林落選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眾得悉了一些學術黑幕。公眾實在不敢相信,現在的學術圈混亂如江湖,讓人不敢涉足;遍布關系網,讓人無法輕松;充滿爾虞我詐,讓海歸不敢歸。學術中傷是學術淪喪之極致,已經擊穿了學術底線。相關方面已經證明曹誼林沒有學術造假,現在的矛頭就應該指向質疑者,到底有沒有學術中傷?這不僅是對曹誼林落選院士的一個交代,也是保持公眾對學術圈基本信任的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