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發布公園城市有機更新導則
時間:2021-07-28 20:40:45
來源:城市化網
四川省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近日正式印發《成都市公園城市有機更新導則》。圍繞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和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標,成都將在公園城市理念下開展有機更新。
成都的有機更新,要打造什么樣的城市?《導則》明確了成都城市有機更新的六項原則:
留改建相結合,保護城市歷史年輪——將采用保護傳承、優化改造、拆舊建新等有機更新方式,少拆多改,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全方位保護,傳承城市記憶,保護歷史年輪。
因地制宜,推動片區整體更新——將根據老城資源稟賦特點與面臨的不同問題,實現更新方案“量身定制”,推動片區整體更新,加強片區綜合開發,優化整合片區資源,精細化推進更新實施。
推動城市新舊動能轉換,提升城市能級——將以“策劃規劃設計運營”一體化思路,重點推動功能重構、品質提升、產業轉型,盤活低效閑置土地,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營造新消費場景,持續優化升級城市功能。
主動調適、多維統籌,促進職住平衡——將通過城市更新主動調適老城目前面臨問題,調整人才結構和資源分配結構,注重產業功能、居住功能在區域分布的平衡性,強化職住平衡。
踐行綠色城市更新,促進可持續發展——將采用“融入可持續理念、應用生態技術、推行生態策略、實現生態效益、建設綠色城市、兼顧社會經濟環境”的綠色城市更新模式,打造低碳未來社區,支撐碳中和先鋒城市建設。
政府引導、屬地管理、市場運作、公眾參與——政府充分發揮規劃引領、政策支持、資源配置作用,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強化屬地意識,提升管理效能。堅持高水平策劃、市場化招商、專業化設計、企業化運營,強化更新可操作性。引導公眾全過程參與,形成長效治理機制。
立足于保護歷史文化、優化功能業態、完善公服設施、美化城市環境、強化安全韌性5個方面,《導則》提出成都有機更新的總體導向,即打造人文之城、活力之城、宜居之城、魅力之城、韌性之城。
在保護歷史文化方面,要對歷史文化街區、風貌片區進行整體保護,維持原有街巷格局、肌理與空間尺度,對歷史建筑、文保單位進行真實性保護。要促進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提煉代表性地域文化元素,最大程度避讓古樹名木與原生樹木,推進非物質文化、老字號活態展示。在尊重歷史風貌特征的前提下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合理修繕和恢復,將現代功能合理融入傳統歷史建筑,促進片區活力再生。比如,可保留歷史建筑本體,對內部進行合理改造,利用大空間建筑改造為博物館、創意辦公等功能。
在優化功能業態方面,包括優化產業發展空間,植入新經濟新動能。可結合對標服務人群,利用當地文化資源,植入新消費業態、多元社區商業、文化創意產業,提升產業能級。例如,利用工業遺產植入新興文創產業,形成體驗式文化場景。
在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方面,要完善文體醫教商養公共服務體系,結合現狀人口結構特征和實際需求,利用現有空置、騰退用地、剩余空間及建筑改造等多途徑,有針對性地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
在美化城市環境方面,主要包括增加公共空間,強化慢行系統,改造老舊建筑。將結合“兩拆一增”,增補小游園微綠地,對河道進行綜合治理和一體化設計,對街道空間進行一體化改造,充分利用剩余空間為市民提供休閑交往空間以及景觀綠化。將建設“軌道+公交+慢行”的綠色交通體系,依托軌道站點,增設公交站點,完善交通設施,打通社區公交微循環,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將對老舊建筑屋頂、立面、基底進行改造,實現建筑風貌整體協調,提升城市形象。例如,鼓勵建筑屋頂凈化、序化、坡化、綠化、藝化,充分利用屋頂空間,美化第五立面,豐富建筑功能。
在強化安全韌性方面,將完善老城避難及微型防災設施,注重TOD站點地下空間建設與人防工程結合,完善老城安全空間體系。鼓勵對已有基層醫療設施進行擴容,配置醫養結合型衛生服務中心,結合互聯網應用,構筑社區基層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同時加強社區健康環境營造。通過建設雨水花園、防洪堤壩等措施,整體提升老城防洪排澇能力。整合公安監控、物業管理、醫療衛生等信息,形成全時段一體化的社區聯動治理平臺,提升社區韌性和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