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起,內蒙古包頭市民政局開始在全市范圍內核查低保人員家庭經濟狀況信息,對于不符合低保條件的“騙保者”進行清理。核查過程中,大量“潛伏”在低保行列中的“富裕戶”浮出水面,404名低保戶擁有二套房。其中一對名下擁有六處房產的低保戶夫妻被曝光后,更是引發輿論一片嘩然。(7月3日新華社新華視點)
在政府現有的財力水平下,低保不是一項普遍的政策待遇,而是社會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線。其意義在于保障困難群眾吃飽、穿暖的基本生活權利。低保只能“應保盡保”,低保金發放有嚴格的政策要求與收入支出測算標準,低保家庭也應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從而把有限的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保證更多困難家庭的基本生活條件。
然而,在有些地方,這項制度并沒有得到落實,不僅沒有做到應保盡保,還出現大量人情保、關系保,假低保。包頭市大量“潛伏”在低保行列中的“富裕戶”浮出水面,其中一對名下擁有六處房產的低保戶夫妻被曝光,更是把低保制度的漏洞呈放大狀態展示在公眾面前。
更為重要的是,低保政策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精確到位、雪中送炭?筆者想舉一個身邊的例子。在我所住城市小區附近的城中村,好多家庭擁有多套面積很大的住房用于出租,小汽車、高檔電器一應俱全,經濟殷實,消費水平較高。但是,他們卻享受著低保待遇,還申請到了經濟適用房或者廉租房。如果說對他們的低保資格與廉租房資格沒有“審查”,那可是“冤枉”了有關部門。這些家庭殷實的低保戶往往把房產虛擬過戶到親戚朋友名下,在低保資格入戶調查前,有關人員會提前發通知,讓他們做好準備,把小汽車與高檔設施“寄居”親友家幾天,只要沒人揭發他們的真實財產收入,就算過關了。
人有自利的一面,錢多不咬手。吃低保可以增加收入,富人從中窮人口中搶食的動機并不難理解。政府部門應該思考,如何嚴格為低保政策把關,保證低保政策雪中送炭、應保盡保,而不是錦上添花,譬如被擁有六處房產的假窮人鉆空子。
有經濟學家指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一項系統工程。而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核心問題。雖然社會貧富懸殊不太可能根本消失。但是,從政策上引導社會公平,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是可以做到的。而擁有六處房產吃低保顯然難與公平畫上等號。這或許只是社會不公的一個現實縮影,公共政策如何引導公平分配,值得政策制定者與執行者深思。
正如上海社科院專家盧漢龍所言,福利分配不是政府對公眾的恩賜,而是一種公共職責的承擔。政府代表最大多數人的利益,一部分人通過弄虛作假占有公共資源,就是對真正有需要的人的一種剝奪。減少公共資源不該有的流失、保證其分配的公平公正,這是政府必須承擔的責任。
這一方面需要政府完善低保政策設計,對低保供給對象規定明確的界定標準。不能讓擁有六處房產的富人“占便宜”,也不能讓“低調”假窮人鉆空子。對于不符合條件、騙取低保的假窮人除了收回政策待遇,進行輿論譴責外,還應該依法加大其違規成本,加重經濟處罰,直至追究其法律責任,讓他們感覺騙取低保得不償失。
而且,相關部門要建立長效機制,為低保漏洞下載、安裝“政策補丁”。完善“收入核對系統”,通過民政、勞動、財稅、工商以及金融、房產等各部門的信息共享,掌握相關申請人的收入信息。在建立“收入核對系統”的基礎上,健全社會監督體系。讓全體公眾參與監督,保護真正困難的“李逵”,揪出低保戶中的“李鬼”,避免類似六套房產的“低保戶”透支政策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