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住房‘雙軌制’的意義就在于,最大限度地保障弱勢群體的住房發展權,絕不能走進住房兩極分化的誤區。”日前,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的眾多業內人士及專家指出,未來5年建3600萬套保障房,此舉被普遍認為將奠定“市場歸市場、保障歸保障”的住房“雙軌制”新格局。然而,一些與“雙軌制”相伴的誤區,也同步顯現。
比如,各地大規模興建保障性住房,而與之配套的公共服務面臨嚴重“欠債”;保障房將成低端住宅的主角,商品住宅卻迅速豪宅化;隨著保障房建成數量的大幅度增長,房改的歷史舊賬逐漸銷去,而因分配、質量等一系列問題纏身的保障房或將淪為住房問題的矛盾多發區。
公共服務“欠債”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的福灣新城共有春風苑、夏雨苑、秋月苑、冬陽苑4個小區,總計有近百棟的住宅樓,是福建省迄今已建成的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性住房集中區。2009年,福灣新城各小區先后交房,陸續入住的業主隨后發現,交通出行、孩子教育、醫療保障等基本的城市公共服務在這里都成了“奢望”。
福灣新城周邊目前仍是待開發的鄉鎮,福灣公交站則是福州公交系統能覆蓋到的一個較遠節點。本刊記者現場看到,這里僅有98路和6路等少數幾趟公交車,其中僅有6路車可抵達福州市中心。
“這給我們到市區上班帶來了很大不便。”福灣新城春風苑小區業主陳偉向本刊記者抱怨道,這里的公交車通常是早上6點30分發車,半小時一趟,趕上高峰期是趟趟爆滿,沿途乘客苦不堪言。
在福灣新城附近,這一帶沿途的公交車停靠站臺建設也不正規,有的只是在路邊電線桿“插”了塊公交站牌,經常出現公交車還沒停穩打開車門,蜂擁的乘客就沖到路面上擠車,甚是危險。
早在2006年底,福灣新城動工建設時,有關部門就出臺了福灣新城需配套建設3所小學的規劃,時隔5年,這3所小學仍不知所蹤。福灣新城業主黃先生頗為焦急,因為他的小孩已經到了入學的年齡,“我們曾多次咨詢房管部門、教育部門,得到的答復就是要我們再等一等,然后建議我們先到附近的其他學校入學。”
類似福灣新城這樣,保障房周邊公共服務配套嚴重“負債”現象在各地普遍存在。今年春節前夕,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首個社會保障房項目——金涵小區遭遇30多戶經合法程序產生的認購者的棄權,本刊記者從棄權名單上看到,有的棄權認購者選房優先號碼相當靠前。
選房號排在第5位的謝祖輝是寧德市公路分局的職工,他告訴本刊記者,棄權的原因是,這個保障房項目位于遠離市區的“鄉下”,交通、教育、衛生等公共配套設施還是一片空白,生活在那里不僅不方便,成本也很高。
現在,更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計劃正在各地展開。然而,“保障房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和后續管理,一直是個大難題,主要是地方財政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錢,不能很快地把公共服務配套都建起來。”福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向本刊記者表示,隨著保障房規模的急速膨脹,與之配套的公共服務“負債”也將日益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