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讀海南自貿港建設方案 業內專家直呼“前所未有”
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全島封關、零關稅、個稅封頂15%等多項在中國開放史上前所未有的制度設計彰顯出這份方案的重磅。從2018年4月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到自貿港建設方案正式出爐,海南發生了怎樣的嬗變?
6月7日,在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主辦的“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制度集成創新的開放新高地”研討會上,多位專家直呼這份頂層設計方案是“前所未有”。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這份方案是中國支持經濟全球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也是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通盤分析之后作出的重大決策。
政策集成程度歷史最高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城市和鄉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余宗良指出,海南自貿港的戰略能級不是其他自貿區能PK的,該方案囊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打造我國深度融入經濟體的前沿地帶、國家戰略目標的堅實支撐、制度型開放、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幾大要素,這是任何一個特殊經濟區或者自貿試驗區沒有的。
值得注意的是,從實施范圍來看,海南自貿港也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港,海南全島約3.54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面積足足比香港大35倍。
余宗良特別拿了迪拜、新加坡等全球著名自由貿易港來對比,他表示,新加坡約700平方公里,迪拜約4000平方公里,并且迪拜并不全都是自由貿易區。而全國1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加起來也就3000多平方公里,所以它們與海南自貿港在實施范圍均不在一個能級,這份方案更是打破了傳統的改革開放路徑。
“這次全都是干貨,沒有套話,開放程度非常之高,幅度廣、范圍大。對照世界最高水平,全島封關、零關稅、低稅率、中央立法設想等多項制度設計均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余宗良這樣評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方案加強了改革系統集成,注重協調推進,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人員、資金、運輸乃至數據的跨境流動等諸多領域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此外還有現代產業體系、稅收制度、社會治理、法制制度、風險防控體系等。在余宗良看來,此次將制度集成創新擺在顯著位置,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政策集成程度堪稱是歷史上最高。
根據余宗良的統計,此次方案涉及全島封關、稅制簡約、高度自由等11方面,共39條具體政策、78個政策亮點。在各類政策占比中,稅收占比最高,達26%,例如方案提出,海南自貿港將按照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強法治、分階段的原則,逐步建立與高水平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稅收制度;緊隨其后的是金融,占比達25%,市場準入占到8%,人才和數據要素則分別占到6%。
與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聯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方案還特別提出,促進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那么,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雙方之間究竟如何聯動發展呢?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自貿試驗區帶來哪些對接互動的新機遇?
郭萬達認為,這其中有三個聯動,分別是制度聯動、市場聯動、產業聯動。對于市場聯動,他表示,方案提出“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元,擴大免稅商品種類”,也就意味著全國人民都可以到海南買買買,而因為是自由貿易港“零關稅”,將來和粵港澳大灣區在功能上可以做更多的市場聯動。
對于海南來說,離島免稅政策并不陌生。早在2011年,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實施,先后經歷五次調整,最近的一次調整是2018年,當時海南省宣布將年度免稅購物限額從1.6萬元增加到3萬元,并且對島內外居民旅客實行相同免稅購物政策。
提及產業聯動,郭萬達指出,海南的產業主要定位在智能汽車、生物制藥等,是少有的綠色經濟、綠色制造,而廣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智能制造基地,也是全世界重要的基地,其產業鏈、供應鏈是最完整的,所以在產業方面雙方也是可以相互聯動起來。
在郭萬達看來,無論是海南自由貿易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等區域,都是新時代下不同領域推進改革開放的突破口,是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目標的重要發展區域,需要發揮好各自優勢,實現好各自功能,互相支持、互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