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本報昨天報道,近日,多位準備搬家的市民,在擬搬入的社區辦理出入證時,除了需要北京“健康寶”、“京心相助”以及“通信行程卡”的相關電子證明之外,還必須提供未離京或已隔離證明等紙質證明。疫情期間,讓市民為一個公章跑來跑去,不僅增加了市民的負擔,也增加了不必要的防控風險。再說,這樣的紙質證明真的有必要嗎?上哪兒才能開得出?
首先要說明的是,防控這些社區和小區物業的初衷并無問題。當前,外部輸入是北京最大的風險,內防反彈是最緊迫的任務,一點都馬虎不得、松勁不得、懈怠不得,從嚴把握各項疫情防控規定,不僅是應該的和必要的,而且必須長期堅持下去。
但從嚴不能脫離北京市的疫情防控政策和標準,更不能各搞一套甚至層層加碼。北京市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已經點出一些單位自行設立前置審核標準的問題;搬家入住沒有紙質證明不行,就暴露出一些社區自行設立后置審核標準的問題。至少,對電子證明材料的不信任,也說明了工作理念和模式因循守舊,沒有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
其實,對紙質證明材料情有獨鐘,對紙上的那個紅章念念不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此一來就有了背書的人和單位,一旦出了問題就可以推卸責任。可以說,沒有紙質證明不行,是典型的不擔責、不作為。這種做法,即便沒有故意刁難的嫌疑,也是沒有正視市民的正當需求,更沒有把復工復產的大局放在心上,而是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時刻做好甩鍋的準備。市民在撥打12345市民服務熱線求助后,相關社區和小區不再索要紙質證明就能辦理出入證,說明紙質材料并非不可或缺,紅色公章也非不蓋不行。
近年來,政府一直提倡減證便民,疫情期間更是提倡電子化辦公。北京已經實行京津冀區域健康狀態互認,津冀地區來京人員、北京市往返津冀地區的人員,來京(返京)后只需通過“北京健康寶”進行京津冀行程記錄驗證,申請“未見異常”健康狀態即可。北京市民從一個小區到另外一個小區,一些社區偏偏索要不必要的紙質證明,難道不是多此一舉嗎?
疫情防控是一盤棋,不能各自為政。據了解,北京市各個小區對新入住人員的標準并不統一。有的只驗證電子證明;有的需要打印“京心相助”二維碼掃描出來的內容,加蓋原社區居委會的公章;有的“最好能有一個14天隔離期滿的證明。如果沒有,可以開具一個居住證明,證明這段時間在原小區居住過”。對此,也需要相關部門加以權威界定,打消基層單位和部門怕擔責的顧慮,破除影響復工復產的中梗阻,整體解決打亂仗的問題。(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