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09 10:14:06
來源:東方網 作者:郭元鵬
偏遠地區醫療“空白點”如何填補?記者近日從北京市衛健委了解到,截至今年,北京有建設需求的525個村級衛生機構均已完成建設,部分不適宜建設衛生機構的地區,開展了每周一次巡診服務。確保患者“半小時內看上病”。(12月8日《新京報》)
在北京市,目前已經有525個村級衛生機構實現了“半小時內看上病”。在這525個小診所,患者平均等候看病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應該說,這樣的制度建設惠及了不少患者。為了實現“半小時看上病”北京市有關部門加大了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村級醫療機構的建設,方便了百姓,造福了社會。“半小時內看上病”是惠民的舉措,更是時代的呼喚。
“看病擁堵”、“等候排隊”,是看病難的一個具體呈現。實現“半小時內看上病”,體現的是醫療惠民的執政理念。我們理應為北京市叫響的“半小時內看上病”鼓掌叫好。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的是“半小時內看上病”不該只是小診所的追求,還應該成為大醫院的追求。
畢竟,小診所“半小時看不上病”的副作用還不算太大。一個方面是,到小診所、小醫院看病的時候,多數患者的情況并不嚴重,都是一些“頭痛腦熱”的小疾病,即便“排隊等到我心痛”危害也不大;一個方面是,到小診所、小醫院看病的時候,患者距離家庭較近,心情也不是太焦慮。因此,我們更應該解決的是大醫院的看病難問題。
“半小時內看上病”,在小診所、小醫院的實現是一種良好社會現象。不過,還需要在實現了小診所、小醫院“半小時內看上病”之后,繼續做些事情,讓大醫院也實現“半小時內看上病”。因為,大醫院的看病難更為突出。如今在一些大醫院甚至出現了“黃牛倒賣看病資源”的尷尬情況,給患者的治療帶來了困境。尤其是患者風塵仆仆到大醫院看病十分不方便,加之“焦急的等候”心情就更加苦悶了。
破解大醫院的“半小時看不上病”現象,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一個方面是,要倡導“理性看病”,讓患者告別“大醫院依賴”,不能“小病也往大醫院擁擠”,浪費了醫療資源;一個方面是,要提高小診所、小醫院的醫療檔次,實現“小醫院也能看大病”,有效紓解大醫院就醫擁堵情況;一個方面是,提高在小診所、小醫院看病的報銷比例,讓患者“鐘情小診所”、“愛上小醫院”。
要通過互聯網掛號、預約看病等方式,盡量合理規劃大醫院看病的時間科學性,讓大醫院的看病擁堵情況得到緩解。總之,應該讓大醫院的醫療資源得到優化和提升,滿足市民看病的需求。“半小時內看上病”,不該只是小診所、小醫院的追求,也應該成為所有醫院的追求,這也是打造健康中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