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09 10:09:48
來源:東方網 作者:王洪
天黑了,上海浦東航頭鎮長達村“家門口服務中心”卻比白天還要忙碌。每個周三這里的村史館,都有皮影戲上演。在航頭鎮,每一個村莊都有自己的人文歷史,有屬于本村的文化傳承,它凝聚了幾代鄉民的精神,成為無法抹去的鄉愁。近兩年來,航頭鎮以一村一館為特色,挖掘各村的歷史文化底蘊,講好鄉村故事。這些村史館各具特色,原汁原味地保存了當地人過往的日常。有些村史館簡直就像一座小型的博物館,里面搜集和寄存了數百件文物,成了鄉村居民文化生活的新地標。(新聞晨報12月7日)
村史館是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新鮮事,也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土文化傳承的新創舉。浦東新區航頭鎮領先了一步,建在這里的村史室,都盡量包含一個民間故事、一個非遺表演項目、一項傳統手工技藝、一個傳統節慶、一種風味小吃、一位歷史人物、一段族規家訓、一處遺址遺跡等諸多鄉土文化內涵,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元素特征明顯,對鄉村非遺項目的整理、展示、傳承,體現其原生態的文化特征,因此無論對本鄉本土的農民,還是身居都市的居民來說,村史館的陳列內容和表現形式都非常具有吸引力,成為現今年輕人的一個打卡地。
村史、村貌、村姓、村賢、村風、村俗內容,是現今一種不可多得的鄉愁教育載體。在上海建設全國一流領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通過村志記錄,告誡村民和年輕人,始終不忘初心,體現農耕文化的特色亮點,讓廣大的農村地區更加有溫度和人文情懷。如果說航頭鎮各村的村史館保存了當地人過去和現在的記憶紐帶的同時,也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務一起,塑造鄉風、傳承鄉韻、留住鄉愁,把當地豐富的資源優勢和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利用與生態、創新、幸福有機融合,打造出一系列獨具地域人文特色的文化品牌,那么記錄鄉愁保存形態鄉土文化歷史和鄉韻鄉風的的村史館,完全可以在上海郊區和更多的地方復制推廣和借鑒。
一個村,一部史,其中的陳列物件、非遺內容,對村的地理、歷史、經濟、風俗、物產、人物等進行詳細記載,不僅理順了村域發展軌跡,也承載了一個個村莊“看得見的鄉愁”。在這里,一段段歷史被重新挖掘,一個個即將消失的風俗也被記錄下來,豐富了本土文化歷史內涵,通過收錄其中反映農村生產情況和生活趣事的民間諺語、婚喪習俗、民間傳說和歷代人物等,將傳統文化收集整理其中,極大豐富了上海本土文化的歷史內涵,也詳細記錄了農村的文化變遷。現今村史館的出現,讓曾經的歷史進而故事重新走進當地人和更多市民生活,不愧為留住鄉愁、弘揚民風和保持傳統的一種有益載體。
時代的發展,助推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面對傳統村落及村落文化的大規模消失,及時完整地搶救記錄保留傳承村落歷史和鄉土文化,顯得緊迫而重要??梢哉f,創辦村史館是傳統文化與新農村建設對接的重要內容,是完整記錄鄉村歷史、記錄新型城鎮化歷程、留住鄉愁的重要載體,也是傳承農耕文化的有效嘗試,可留存歷史,繼承傳統,弘揚傳統文化,激活當代思考,運用真實的歷史史料告訴今人,把農村最基層的文脈內容,通過展覽展示和表演演繹方式介紹出來,給市民留下共同鄉愁記憶。
文化是現代的,又是歷史的。一個城市的文化品格,首先是歷史的,其次是人文的。把申城最基層一級組織的歷史和物件,當地人的文化習俗和特色民風,通過村史館的形式和載體,給后人留下共同記憶,無疑是保留城市文脈和傳承鄉土文化的有效做法,也是對上海這個國際文化大都市文博事業發展的全新推動和支撐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