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城鎮化70年的江蘇作為與貢獻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城鎮化發展有多快?貢獻有多大?縱看歷史和現狀,我國城鎮化發展至快、功成至偉,城鎮化率從1949年的10.6%提高到1978年的17.9%,再提高到2018年的59.58%。2011年全國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2018年已達8.1億人,整個城鎮化進入加速期與較快發展的中后期。目前,城鎮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2018年,地級以上城市市轄區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占全國總量的68%,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占6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62%,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占比超過90%。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的城鎮化在全國一直保持比較領先的位置和態勢,發揮了支撐發展、貢獻國家、造福人民、開路先行等重要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更是作用顯著、貢獻突出。
江蘇是中國城鎮化的縮影和先行軍,為全國城鎮化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當好開拓者。江蘇是我國城鎮發展較早、較快的地區,新中國成立后就跨出了一大步,從解放前的3個建制市,到1957年增設為12個建制市。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在全國城鎮化轉折、上升及鼎盛時期都走在前列,城鎮人口從1978年的800.77萬人猛增到2018年的5538.88萬人,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3.7%大幅提升到2018年的68.8%,比全國平均水平59.58%高出9.22個百分點。江蘇發展到現在,一共擁有特大城市1個、大城市10個、中等城市6個、小城市40個。其中13個設區市的市轄區,就以全省1/5的面積,創造了全省一半以上的GDP和財政收入。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全國各種改革開放試驗、實驗和綜合試點,江蘇城鎮都榜上有名,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試點探索提供樣本和經驗。
江蘇是小城鎮在鄉鎮工業異軍突起中大發展的發源地,為全國城鎮化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江蘇視為“王牌”之一的鄉鎮企業,最早萌芽于上世紀50年代,起步于70年代,發展于80年代。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江蘇鄉鎮企業連上幾個大臺階,總產值從全省工業經濟“三分天下有其一”,到1990年擴展為“半壁江山”,再到1994年“五分天下過其四”。鄉鎮企業的基地和大本營是大批涌現的小城鎮和市縣城郊,與中小城市特別是小城鎮孿生共長、共同崛起,使江蘇進入到以鄉鎮企業為推動、小城鎮為主導、自下而上的快速城市化階段。全省大中小城市迅速崛起,小城鎮如雨后春筍般茁壯成長,平均密度為每51平方公里一個鎮。全省建制鎮從1978年的133個,擴增到2001年的峰值1202個。歷史證明,江蘇小城鎮和鄉鎮工業共生共榮、比翼齊飛的發展模式一舉多得,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江蘇特征,農村集鎮化、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新路子,并為黨中央提出的“小城鎮大戰略”發揮了決策緣起和先行示范的重要作用。
江蘇是開放型經濟前沿陣地、各種開發區及合資企業密集地,為全國城鎮在對外開放中跨越發展探路前行。江蘇視為又一“王牌”的開放型經濟,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全省外貿依存度最高時達90%以上,蘇南更是高達135%以上。2018年,全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突破4萬億元,全省實際利用外資251.4億美元,占全國的14%以上,連續15年位列全國第二。目前江蘇共有國家級開發區46家、省級開發區85家,居全國首位。而這些開放型經濟絕大部分都是依托城鎮建設和發展,利用城鎮增強吸引力,使城鎮成為招商引資的“名片”,招攬人才的“梧桐樹”,吸引項目、技術、資金、資源的“磁場”。同時,開放型經濟也為城鎮化輸入了新動力、開辟了新天地。江蘇在對外開放和城鎮化上兩手并抓、互促并進的做法和經驗,為全國城鎮在對外開放中跨越發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江蘇處于“江、海、路、帶、河”得天獨厚的重要位置,在布局城鎮承擔國內國際交流合作重任上發揮重大作用。江蘇處于沿海沿江唯一相交的入海口“T”形部位、占據長江“龍頭”的“脖頸”區段、“一帶一路”的“橋頭堡”和“咽喉”位置,在京杭大運河中通航里程最長、貨運量最大,這些江、海、河、路、帶的自然稟賦優勢和開發開放的先發優勢疊加,使江蘇成為全國發展最具實力、潛力和未來空間的黃金區域。江蘇在這一區域內,大中小城市星羅棋布,小城鎮更是成群連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大中小城市和城鎮的“精銳師”大多集中分布在這里,正是這些城鎮承擔了沿海沿江開發開放的基地載體、產業發展、流轉集散、交流合作、市場運作等繁重任務,為全省全國沿海沿江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實施做出了重大貢獻。
江蘇是經濟科技、教育文化高地和區域創新領先者,為全國城鎮化提供了內涵型高質量發展樣本。江蘇是經濟科技大省,實體經濟在全國名列前茅,2018年經濟總量達到92595.4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10.28%,人均GDP在全國省區中名列第一。2018年全國百強縣、千強鎮中,江蘇都數量最多,且位置占先。在全國,江蘇1987年最早提出和確立實施“科教興省”戰略,科技進步貢獻率高達61%;2007年最早提出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九年居于首位。在福布斯中國大陸創新力最強城市排行榜前30城市中,江蘇占9席,數量為全國各省區第一。江蘇同時還是文化大省、歷史人文名省。所有這些創造與業績,都主要集中在城鎮中展開進行,所有這些過程及結果都為城鎮化賦予了深刻內涵、豐厚底蘊和無限前景,使全省的城鎮化運行在一個很高的層次和水準上。
江蘇城鎮化發展至快、功成至偉的根本動力和成功之道不勝枚舉,主要如下:一是新中國建立和改革開放為城鎮發展輸入新動力,開辟新天地;二是在城鎮化中將黨政推動與市場驅動兩手并用,為全國城鎮化創造提供了“雙驅”發展模式;三是基于國情省情和不同階段歷史條件,探索開辟適合當時當地實際的城鎮化發展道路;四是在城鎮化中融入大局全面統籌、以人為本造福人民,為城鎮化的全局定位和發展指向提供了范例;五是充分發展市場經濟,為城鎮化開挖無窮無盡的活力源泉,打開無邊無際的發展空間;六是靠產業和科技相結合的實業興城,避免城鎮空心化;七是在全面統籌中將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相結合,使城鎮化發展更有雄厚依托、強大支撐和不竭源泉;八是放眼世界、博采眾長,在學習借鑒國際經驗中推動城鎮化后發快至;九是高瞻遠矚、超前籌謀,為新時代的新型城鎮化奠基開路。
展望未來,江蘇將奮力開創城鎮化的新時代,抓住最重要的方面推出新創舉、做出新作為,著重抓住“新時代”與“中國特色”的根本和關鍵,圍繞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重點發展城市群,開辟城鄉融合發展與區域協調發展齊頭并進、城鎮現代化與國家現代化同步推進的新型城鎮化新道路,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大中小城市的系統整合與協同發展,科學構建、優化組合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帶,推動城鎮化整體進入高水平設計、高素質成長、高效率運行、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為全國城鎮化及“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為江蘇省城市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江蘇省委研究室原巡視員)